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東部季風區某地等溫線分布圖,回答下列小題。
【1】若圖中表示年平均氣溫分布狀況,則①處等溫線向北凸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風影響B.海陸分布影響
C.地形影響D.太陽輻射影響
【2】若圖中表示近日點附近時的月平均氣溫,已知a = 3℃,c = 7℃,則該地最適宜種植的經濟作物有( )
A.橡膠、柑橘、毛竹B.茶樹、柑橘、油菜
C.蘋果、香蕉、茶樹D.甘蔗、茶樹、油菜
【3】若如上題所述情況,圖中②③處等溫線向南凸出的原因主要是( )
A.冬季風影響B.海陸分布影響
C.地形影響D.太陽輻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西北地區某局部地區圖,回答下列小題。
【1】關于該地區自然、人文地理環境特征敘述正確的是( )
A.丙山脈是溫帶草原和溫帶荒漠的分界線,相當于400毫米等降水線所在地
B.②④之間的河段,解放以后曾經多次出現過凌汛現象
C.乙地農業生產的優勢有——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降水豐富,水源充足
D.乙附近山脈為我國青藏高原和準噶爾盆地的分界線
【2】關于a、b、d三地年降水量大小,排序正確的是( )
A.a>b>dB.b>a>d
C.d>a>bD.a>d>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地等溫線圖,完成下列小題。
【1】圖中F點表示的城市可能是( )
A.南昌B.武漢
C.鄭州D.廈門
【2】圖中A點的氣溫可能是( )
A.20℃B.27℃
C.29℃D.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東部平原季風區四地各月氣溫和降水變化圖。讀圖回答下列小題。
【1】四地降水的共同特點及成因組合正確的是( )
A.春季多雨——受冷鋒影響B.夏季多雨——受鋒面雨帶影響
C.秋季多雨——受氣旋影響D.冬季多雨——受暖鋒影響
【2】下列關于四地對應地區,敘述正確的是( )
A.①—東北平原B.②—華北平原
C.③—華北平原D.④—珠江三角洲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 新時代背景下中國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是一種人地和諧、高效低碳、生態環保、節約創新、智慧平安的質量提升型城鎮化。下圖為城鎮化發展的四階段性規律,圖中階段I和階段II的工業化水平數字是指工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城鎮化發展到第III階段,對應的工業化水平最可能是
A.小于30%B.60% -80%C.70%~30%D.大于80%
【2】城鎮化發展到第Ⅳ階段,城市應著力發展
A.勞動密集型工業B.機械制造業C.農產品加工業D.智能制造業
【3】符合我國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方向的是
①統一規劃一步到位 ②創新機制城鄉融合
③輻射帶動協同發展 ④積極建設特色小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讓學生了解農業生產過程,體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北京市某學校的老師帶領學生在校園內開展農業實踐活動——種植冬小麥。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種植地點選擇了教學樓前的小塊空地(如圖),過去是綠化用地,可利用樓內水管澆灌。
(1)據圖評價“麥田”的種植條件。
10月下旬某天,同學看到天氣預警信息后迅速在麥苗上鋪了一層薄膜,并用石頭壓住固定,如下圖所示。
(2)推測同學最可能看到的天氣預警信息,并說明同學鋪設薄膜的目的。
冬小麥發芽前,田里的種子被喜鵲等鳥類大量啄食,同學們補種以后,依然被吃掉很多,讓人既憤怒又無奈。同學們著急地四處收集解決辦法,如蹲守打鳥、將補種的種子浸泡農藥……
(3)大部分同學不同意采取這些做法,說明他們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西藏西部和西北都是當地最重要的食鹽產地,這里的食鹽廣泛分布于湖邊,無須曬鹽。古代,西藏的牧民往往以十幾戶為一個團隊,組織上百頭牦牛和上千頭綿羊,在冰雪消融的季節到西藏西部和西北部運輸食鹽,秋季時到拉薩等地用食鹽去交換糧食,這條古代商貿通道被稱為“食鹽之路”。
(1)分析西藏西部和西北部盛產食鹽的原因。
(2)分析西藏牧民選擇在夏半年運輸食鹽的原因。
(3)推測西藏的主要糧食作物產區,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桔(jié)槔(gāo)是運用杠桿原理,利用石塊、木桿(或竹竿)、繩子、水桶等,用于旱季灌田的一種汲水工具。在我國某鎮人口聚集地周邊,當地人將這種利用桔槔提水的井稱為“拗井”,是當地旱季水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之一。20世紀30年代前該鎮拗井達8000多口,民間俗稱“丘田一口井”。據1985年統計還有3633口,目前僅剩近千口左右,其中該鎮的甲村保存最為集中。
材料二:下左圖為桔槔汲水圖,右圖為我國某鎮部分區域簡圖。
(1)推測歷史上當地村民使用拗井最頻繁的季節,并分析原因。
(2)頻繁汲水會使拗井水位下降,為維持拗井水位,可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3)分析目前拗井數量大規模減少的人為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大洋中某島位置圖,判斷下列小題。
【1】若不考慮地形因素,該島中丙、乙兩地的距離約為( )
A.500千米B.800千米
C.1100千米D.無法確定
【2】該島甲、乙兩地的降水差異狀況及成因對應正確的是( )
A.甲地降水多于乙地,處于西南季風的迎風坡
B.甲地降水少于乙地,處于東南信風的背風坡
C.甲地降水多于乙地,處于西南信風的迎風坡
D.甲地降水少于乙地,處于東南季風的背風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1801年3月至1802年秋,著名自然地理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及其探險隊踏上南美洲大陸,對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秘魯的安第斯山脈的探險。他們攀火山、踏荒野,觀察到熱帶山區的氣溫、氣壓、植物和農業隨高度不同而明顯變化的現象,發現了植物的垂直分異性。下圖為哥倫比亞等高線地形圖。
(1)說出探險隊在哥倫布峰東坡山麓和山頂分別看到的自然帶。
(2)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為保障自身安全,洪堡一行考察安第斯山脈需要防范的問題。
(3)為紀念洪堡誕辰,某科考隊攜帶儀器組織“重走洪堡路”的科學考察活動。考察發現基布多附近地區植被茂盛,當地居民卻說土壤貧瘠。請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