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環境保護】
2016年2月23日新華社報道,中國首都北京正在研究打造“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以達到改善城市環境的目的。下圖示意北京主要通風廊道分布。
推測通風廊道的組成,并分析其對城市環境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數碼與下列地理事項組合正確的是
a.產業與技術擴散
b.資源、勞動力、農副產品和初級產品
c.工業終端產品與高技術產品
A. ①c ②a ③bB. ①a ②c ③b
C. ①a ②b ③cD. ①b ②a ③c
【2】下列案例不屬于“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的是
A. 京津城際高速鐵路的開通B. 北京首鋼搬遷至河北曹妃甸
C. 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D. 區域內人口向中心城市遷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10分)(地理-旅游地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以自然旅游資源為主的四川省某景區平均海拔4800多米,景區游客數量季節差異明顯。圖為該景區某年各月游客數量比重餅狀圖。
(1)分析該景區7、8月游客數量明顯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6分)
(2)說明游客數量季節差異明顯可能對當地旅游業造成的不利影響。(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和圖表,回答問題。
材料一:澳大利亞年降水量、某農業地域類型和鐵路分布圖,墨累河水系圖。
材料二:到過澳大利亞旅行的游客這樣寫道:墨累河只有部分河段通航,適合小型游船和商船航行。河口淺灘沙洲縱橫,無天然深水海灣。阿德萊德的游船,無法直通海洋,實現江海暢游。
(1)從大氣環流角度分析表中兩城市1月與7月降水的差異及原因。
(2)分析墨累河航運不發達的自然原因。
(3)請描述圖中鐵路的分布特征,試分析澳大利亞鐵路密度小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西非的塞拉利昂(位置如下圖),人口600多萬,國土面積是我國海南島的2倍多,陸地森林覆蓋率僅約4%,經濟以農礦業為主。2004年以來,政局穩定,中塞貿易持續增長。塞國天然橡膠產業發展十分薄弱,為促進橡膠產業發展,2016年10月29日,該國政府與中國海南橡膠集團正式簽署投資合作協議,海南橡膠集團全面進入該國天然橡膠的種植、收購、加工與營銷。
(1)對照該國不同時期地圖的海岸,發現北部河口三角洲形狀有呈現向南生長現象(如圖)。
分析三角洲前緣部分不斷向南生長的原因 。
(2)與中國海南島比較,說明該國吸引海南橡膠集團積極投資天然橡膠產業的優勢條件。
(3)近年來國際市場上橡膠產品價格呈上揚趨勢,塞國內有專家建議政府,應在大力擴大橡膠產業的自主生產規模。對于專家的觀點你是否贊同,請從地理角度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區域合作與開發已取得很大成績,尤其是在一些經濟基礎較好、開發較早的沿海、沿江地區,區域內經濟體之間的聯系和合作日趨緊密,出現了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以廣州、深圳、珠海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北京、天津、大連、沈陽為中心的環渤海經濟圈。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有關乙地區在經濟建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國有大中型企業缺乏活力B.能源、水源不足
C.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不好D.產業結構轉型困難
【2】2006年11月,央視氣預報多次報道的“灰霾”天氣多出現在( )
A.甲B.甲和乙C.丙D.乙和丙
【3】甲地區產業結構正在發生明顯改變,起決定性作用的是( )
A.廉價勞動力B.科技水平
C.交通和信息D.資源和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陜西省榆林市是我國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經濟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榆林市已成為我國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
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榆林市發展成為我國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的有利條件是( )
①煤、氣、鹽資源豐富
②水陸交通便利
③市場廣闊
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國家政策支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2】榆林市發展重化工業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可能有( )
①改變地表形態,減緩水土流失 ②加劇大氣污染,霧霾天氣增多
③增加能源輸出,消除貧困現象 ④完善基礎設施,促進城市發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總值增長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根據圖中信息,以經濟的增長速度為標準,將珠江三角洲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 )
A.1980~1985年為第一階段,1985~2000年為第二階段,2000年以后為第三階段
B.1980~1990年為第一階段,1990~2000年為第二階段,2000年以后為第三階段
C.1980~1995年為第一階段,1995~2000年為第二階段,2000年以后為第三階段
D.1985~1990年為第一階段,1990~2000年為第二階段,2000年以后為第三階段
【2】關于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第一階段,敘述正確的是( )
A.經濟發展緩慢是因為這一階段以資源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產業,外商投資額增長較慢
B.處于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外商投資規模小,工業生產總值的提高緩慢
C.這一階段我國處于改革開放初期,加之勞動力資源豐富,所以機會較多,增長也較快
D.政策和僑鄉優勢使外資工廠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所以工業總產值的增長也很迅速
【3】在經濟發展的第二階段中,下列屬于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城市化出現的問題的是( )
A.產業升級面臨困難,勞動力資源嚴重緊缺
B.城市建設相對落后,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滯后,城市規模結構還算合理,相互之間分工合作密切
C.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三廢”排放量大
D.產業結構調整,重工業和高技術工業不發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面對工業化不斷發展、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的現狀,圖示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是( )
①加大科技投入,將糧食用地全部轉變為蔬菜、花卉、乳畜用地; ②治理環境污染,發展綠色生態農業; ③大量施用化肥和低殘留農藥,提高糧食的單位面積產量; ④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延長產業鏈,實現農產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甲圖中S市由制造業中心向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的發展,帶動了周邊地區的城市化進程,其帶動作用表現在( )
①產業結構調整,使某些制造業向周邊地區轉移,促進了周邊地區工業化; ②周邊地區的工業化,帶來周邊地區的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貿易的發展,對周邊地區影響不大; ④交通線路向周邊延伸,阻礙了城鄉交流,拉大城鄉差距; ⑤周邊地區的工業發展,促進了農業用地向非農業用地的轉化;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 70年代之前,以芝加哥為中心分布有大片溫室,之后溫室生產中心轉移到南方的加州、亞州、德州和佛州等地生產(如下圖)。全國溫室花卉產量集中在秋、冬季節,每年圣誕節后至春季,美國重大節日少,北方溫室種花停產,而南方溫室則全年生產。
結合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與北方溫室比較,美國南方溫室最突出的氣候優勢是
A.冬季光照充足,氣溫較高B.夏季降水充足,水源充足
C.全年高溫多雨,水熱充足D.氣候濕潤,土壤墑情優良
【2】北方溫室圣誕節后到春季關閉的主要原因是
A.氣溫過低,作物難以生長B.多凍土,不利于花卉生長
C.種花成本高,市場萎縮D.多大風暴雪,運輸困難
【3】70年代后溫室生產中心轉移到南方的主要原因是
A.市場B.氣候C.技術D.水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