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 “世界手套看中國,中國手套看嘉祥”這是手套業內人士津津樂道的一句流行語。“中國手套名城”山東嘉祥縣形成了防寒、滑雪、打獵、射擊等四大系列上百種手套產品的加工與生產能力,加工的手套95%銷往國外市場。下圖示意嘉祥手套產業協作關系。
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數百家手套生產加工及配套企業,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以重點鄉鎮為依托,向全縣多數鄉村輻射傳導的發展格局,大量手套企業集聚有利于
A. 共同利用基礎設施,加強交流協作
B. 降低工人工資,增加利潤
C. 增強集聚優勢,實現產業升級
D. 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批發價格
【2】嘉祥手套產業的協作關系對當地的影響是
A. 削弱同類企業間的競爭B. 提高區域競爭力
C. 限制了其他產業的發展D. 降低專業化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2014年,我國某企業在加里曼丹島建立了境外產業合作集聚區。該集聚區從事農林種植與產品加工,并帶動國內種植和養殖業.木材加工業.榨油類企業和建筑.設備.安裝.水電等相關配套企業“走出去”。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關于圖示區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A.火山地震多發地區 B.經常受到臺風災害侵襲
C.寒流對氣候影響深刻 D.河流短小,水能資源缺乏
【2】下列工業區位指向與該農林產品加工業相似的是
A.現代鋼鐵工業 B.煤化學工業 C.電解鋁工業 D.微電子工業
【3】該企業“走出去”有利于
①利用當地原料節省運費 ②降低勞動力成本 ③減輕加里曼丹島生態環境壓力
④緩解我國就業緊張狀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的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人們在第一時間迅速掌握整個地震災區建筑破壞情況,所利用的技術手段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統B.全球定位系統
C.遙感技術D.“數字地球”系統
【2】上題中地理信息技術的關鍵裝置是( )
A.傳感器B.衛星系統C.地面裝置D.信號發射裝置
【3】在震區被困災民開展營救行動的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主要是( )
①GIS ②GPS ③RS ④GPRS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 2019年第9號臺風“利奇馬”(超強臺風)于8月⑩0日01時45分在浙江省溫嶺市城南鎮登陸。下圖為“利奇馬”登陸時亞洲部分地區近地面天氣形勢圖(單位:HPa)。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符合圖示沿甲地到乙地一線氣壓變化正確的是( )
A.B.
C.D.
【2】圖中( )
A.臺北吹西北季風B.北京受高壓控制,天氣晴朗
C.廣州可能出現梅雨天氣D.黃河下游比長江下游風力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荷蘭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國”、“風車之國”,圍海造田的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七分之一。2009年荷蘭實施一項“退耕還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爾德水道兩岸的部分堤壩被推倒,使得填海造陸得來的土地被海水淹沒。
(1)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氣產地。簡述北海油氣田開采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2)簡析右圖區域圍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澳大利亞大陸多年平均每天日照時數等值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月份中,N地日照時數最多的月份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2】影響MN沿線多年平均每天日照時數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晝長時間B.地形地勢
C.植被覆蓋率D.大氣環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熱帶雨林風光吸引的游客從馬瑙斯出發,乘船沿內格羅河(圖6)溯源而上,見兩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橋。行至內格羅河與布朗庫河交匯處,發現兩條河流的河水因顏色迥異,呈一黑黃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繼續前行,岸邊的沼澤漸漸映入眼簾……當晚他查閱資料,得知內格羅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質,顏色烏黑,而布朗庫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黃色。
(1)分析內格羅河河水富含腐殖質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試對“河上很少有橋”這一現象作出合理解釋。
(3)你是否贊同在該地區拓展旅游觀光業?請標明態度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 聚氯酯(PU)是在20世紀30年代,由德國科學家研發而成的一種新型材料。經過約八十年的技術發展,該種材料已經廣泛應用于家居、建筑、日用品、交通、家電等領域。下圖為國際聚氯酯下游產業遷移擴散示意圖。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影響聚氨酯下游產業轉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B.政策C.技術D.成本
【2】國際聚氨酯下游產業轉移帶來的積極意義是( )
A.提升東南亞工業化水平B.改善東南亞環境質量
C.緩解歐美國家就業壓力D.減少歐美資源使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1990~2013年山西省碳排放量、能源消費、GDP產值演變發展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990~2013年山西省碳排放量的變化特征是( )
A.1991~1996年持續增長B.1997~2005年呈波動下降
C.前期碳排放量比后期多D.后期增長較前期增長平穩
【2】為減少山西省碳排放量,可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是( )
A.調整產業結構B.降低產值規模
C.變輸煤為輸電D.關停煤炭企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圖示意我國局部地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甲、乙兩區域體現的地理環境特征分別是( )
A.甲——油氣資源豐富,重化工業發達
B.甲——降水豐富,河流水位變化較小
C.乙——緯度較高,凍土分布面積較廣
D.乙——輕工業發達,產品出口量較大
【2】甲、乙兩區域農業熟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不同B.熱量差異較大
C.雨熱不同期D.地形差異顯著
【3】與甲區域相比,乙區域農業用地機械化程度高主要得益于( )
A.種植經驗豐富B.開發較早
C.地廣人稀D.農業科技發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