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 下左圖分別是灤河流域(117°12′E,40°36′N)附近1990年和2016年不同時期農田灌溉引水工程示意圖,右圖為漫水壩示意圖。
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初冬時節該區域經常大霧彌漫,柳樹林掛滿樹掛(類似霧凇),水汽來源主要是 ( )
A.甲B.乙C.丙D.丁
【2】1990年到2016年引水區域植被變化說明了 ( )
A.流域內降水量大幅度減少B.上游生產生活用水量增大
C.引水渠水量增大D.氣候變暖,水循環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種地貌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形成該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堆積作用 B. 風力堆積作用
C. 風力侵蝕作用 D. 冰川侵蝕作用
【2】該地貌在我國分布最廣泛的地區是
A. 西北地區 B. 東北地區 C. 華北地區 D. 西南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20世紀下半葉東亞產業轉移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該產業類型屬于 ( )
A. 動力導向型 B. 勞動力導向型 C. 原料導向型 D. 技術導向型
【2】該類工業向中國大陸向越南轉移,主要原因是
A. 中國技術落后 B. 中國工資上漲 C. 越南資金雄厚 D. 越南交通便利
【3】該類工業轉移到越南,對越南的影響是 ( )
A. 增大就業壓力 B. 提高科技水平 C. 促進資源開發 D. 加快城市化進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武漢已總體規劃了6大放射狀楔形綠色生態走廊:①大東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湯遜湖水系。結合“武漢城市規劃圖”,完成下列問題。
【1】打通這些濕地風道可以( )
A. 緩解城區的熱島效應 B. 發展城區水上觀光旅游
C. 改善城市交通擁堵狀況 D. 緩解城市用水緊張的局面
【2】武漢市有眾多的湖泊,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環境 ②調節徑流,減少洪災 ③提供供水和航運之便 ④土地后備資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 自1976年黃河入海口由西河口人工改道到清水溝以來,巨量的泥沙輸入,在近岸淺水區淤積出新的三角洲舌狀體,廢棄的三角洲海岸出現退縮,由于河道的遷移和水沙輸入量的變化,水下三角洲的淤、蝕經常會發生。下圖為某時段黃河水下三角洲泥沙沉積量變化圖和入海口清水溝泥沙方位圖。
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下列關于黃河水下三角洲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9米水深處泥沙沉積最多B.19米水深處達到沖淤平衡
C.泥沙沉積隨著水深一直增大D.入海口處先侵蝕后沉積
【2】關于黃河三角洲的淤、蝕情況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東南方以侵蝕為主B.北及西北方侵蝕為主
C.東北方淤積量約占10%D.三角洲各方向都以沉積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南半球某日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這一天可能是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2】圖中③氣壓帶的形成原因是
A. 冷暖空氣相遇,暖空氣下沉 B. 近地面空氣受熱膨脹上升
C. 冷暖空氣相遇,暖空氣上升 D. 近地面空氣冷卻收縮下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我國東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頂平、身陡、麓緩”的特征,山塊之間常形成被陡崖圍合的溝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間,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難以達到通常意義上產生垂直分異的高差,卻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異現象(如下圖所示)。
(1)根據自然帶分布規律,指出我國東南丹霞地貌所在區域的地帶性植被類型和氣候特點。
(2)丹霞地貌山頂植被類型以硬葉灌叢為主,請說明其原因。
(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溝谷地帶發育季雨林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黃河沖積而成的寧夏平原,自古以來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們就鑿渠引水灌溉農田,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統。下圖為寧夏古灌區渠系圖。
(1)概述寧夏平原的地勢特征,并說明判斷的依據。
(2)從地理的角度,簡析寧夏平原地區水渠密布的形成原因。
(3)分析圖中密集的灌渠對寧夏平原及下游地區生態環境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4)請為寧夏灌區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部分區域簡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例所示的某環境問題主要是( )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環境污染 D. 濕地破壞
【2】治理該環境問題的根本措施是( )
A. 退耕還林還草 B. 修建水電站
C. 增加灌溉面積 D. 大力發展耕作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苜蓿喜多晴少雨的天氣和干燥溫暖的氣候,是奶牛高端粗飼料,可提高牛奶的蛋白質含量,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譽。美國是世界上苜蓿種植面積、出口量最大的國家。2011年,中國一公司在猶他州北部購買了面積達13萬畝的艾斯克蘭迪農場以及綠河的“水權”,用于苜蓿種植。此處的苜蓿每年5月收割頭茬,每茬約28天,可收割4茬,種植耗水量較大。
苜蓿在我國國內供不應求。201 7年1月18日,農業部發布《全國苜蓿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規劃”提出苜蓿供給立足“國內為主、適當進口”的原則,到2020年,新增優質苜蓿種植面積300萬畝,增加優質苜蓿產量180萬噸。
下圖示意美國部分區域,甲地年均溫19.5℃,年降水量10 4.8mm,是優質苜蓿產區。
(1)簡析我國投資商在甲地種植苜蓿的原因。
(2)把苜蓿干草從甲地運到洛杉磯比從洛杉礬運往天津的成本還要高,試從交通運輸因素分析其原因。
(3)有人建議我國南方部分農耕區可以借政策東風,大力發展苜蓿種植,以提高目前國內供給。你認為是否可行?請闡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