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河谷剖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河谷( )
A. 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 位于背斜構造的頂部
C. 乙處位于河流的凸岸
D. 右岸侵蝕,左岸形成沙洲
【2】圖中( )
A. 地層形成的先后順序是④①②B. ③處地層斷裂下陷
C. 沉積巖層因地殼運動而彎曲D. 甲地適合聚落的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為我國甲、乙兩山基帶地理要素及雪線高度資料。讀下表,完成下列各題。
【1】據表中資料推斷
A. 甲山北坡相對高度大于南坡B. 乙山南坡的河流補給以大氣降水為主
C. 甲山南坡的垂直帶譜最豐富D. 乙山的森林蓄積量大于甲山
【2】與乙山相比,甲山雪線分布特點形成的主導因素是
①山體海拔
②緯度位置
③水汽來源方向
④人類活動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夜雨是重要的農業氣候資源,其多少常用夜雨率表示。夜雨率是指20時至次日8時降水量總和占一天中降雨量的百分比。下圖為青海省6~9月平均夜雨率的空間分布圖。讀下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甲地的數值可能為
A. 49 B. 44 C. 57 D. 52
【2】甲地夜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臨近河流,夜晚水汽較白天充足 B. 河谷地形,夜晚盛行上升的氣流
C. 地處高原,夜晚降水量較白天大 D. 位置偏東,受夏季風影響較顯著
【3】夜雨率高有利于該地
A. 棉花的生長發育 B. 土壤水分含量增加
C. 地面下滲量減少 D. 地質災害頻次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1分)
材料一: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11年10月29日02時54分在秘魯附近海域(南緯14.5°,西經76°)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約30.0公里。
材料二:秘魯附近海域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圖。
(1)地震震源位于 層以上的巖石圈。秘魯位于 地帶,屬地震多發國家。(2分)
(2)秘魯沿岸的自然帶主要為 ,其分布特點有 。這種分布特點屬于自然地理環境的 地域分異現象,其主要影響因素有 、 。(5分)
(3)每隔2-7年,秘魯沿岸都會發生 現象,該現象發生時東南太平洋海區水溫 ,沿岸荒漠地區出現 災害。該現象不僅給秘魯帶來災害,而且還會殃及世界其他地區,這反映了地理環境的 特征。(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模式圖,回答問題。
(1)若圖中A、B、C分別表示緯線,且處位于英國倫敦附近,則B地位于____ (南/北半球)___ (東/西半球),沿圖中虛線從A到B再到C的方向是_________.
(2)若圖中A、B、C分別表示太陽系部分大行星繞太陽運行軌道,則表示地球運行軌道的是_____,圖中反映出其它兩大行星可能不存在生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若圖中①、②、③分別表示太陽大氣層,則①、②層主要的太陽活動類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試列舉上述太陽活動可能對我國產生的影響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四大盆地分布示意圖(圖甲)和我國四大盆地剖面圖(圖乙)”,回答下列各題。
【1】關于四大盆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都位于季風氣候區 B. 都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
C. 都屬于中緯度地區 D. 都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上
【2】①、②、③、④四幅圖分別對應圖甲中的( )
A. abcd B. bcad C. dabc D. dc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 由于日出時間隨緯度、經度及季節而變化,因此日最高、最低氣溫出現時間,在不同地點、不同季節也存在著差異。下圖中左圖為我國某地某年日最高氣溫各月平均出現時間變化圖,下右圖為該地該年日最低氣溫月平均出現時間變化圖,其中右圖與該地多年平均情況更為相符。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地日最高、最低氣溫季節變化特征是( )
A.冬季日最低氣溫出現時間較早B.冬季日最高氣溫出現時間較晚
C.夏季日最低氣溫出現時間較晚D.春季日最高氣溫出現時間較晚
【2】該地可能位于( )
A.海南省南部B.河南省中部C.黑龍江省東部D.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
【3】我國“黑河—騰沖”一線以西的地區面積占全國的53%,人口只占6.3%。下列關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西部地區氣候干燥,有大面積干旱區,生態脆弱B.地形復雜,多高山、高原
C.經濟文化落后,交通不便D.人口的出生率低,人口遷出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學習方式之一。下圖是浙江省某縣級城市(圖中甲處)某學校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實地考察后繪制的區域略圖,下表為他們統計的“1991年和2008年圖示區域各類用地比重變化(%)”情況。
年份 | 水田 | 旱地 | 林地 | 草地 | 園地 | 城鎮 | 陸地水域 | 灘涂 | 未利用地 |
1991 | 48.8 | 14.74 | 18.72 | 0.34 | 0.21 | 9.65 | 7.96 | 0.35 | 0.22 |
2008 | 41.87 | 9.89 | 17.27 | 0.04 | 0.03 | 23.91 | 6.35 | 0.63 | 0.01 |
(1)簡要分析與乙城鎮相比,甲城鎮規模較大的主要因素。
(2)據表分析,土地利用結構變化最顯著的是哪類用地?這一變化會對城區氣溫和徑流帶來哪些影響?
(3)考察發現,近年來該區域的黃銅礦資源被大量開采。說出露天開采與加工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哪些影響。
(4)為解決圖示區域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考察小組有成員提出可向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進行勞務輸出。你贊同這種觀點嗎?簡要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關于該地區的表述,正確的是( )
A.該地區河流落差大,應該筑壩蓄水,開發水能資源
B.小流域綜合治理是恢復該地區生態的有效方法之一
C.熱量不足是制約當地農業生產發展的主要因素
D.由于不合理灌溉,導致鹽堿地廣布
【2】下列表述與該區域有關的是( )
①流水的侵蝕作用強烈
②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
③化石能源豐富
④圖中河流含沙量較大
⑤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受益地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的是我國某平原地區不同年份地下水位與年平均氣溫、年降水量的關系,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顯示1960~1990年該平原地區( )
A.年降水量逐漸增大B.地下水位逐漸降低
C.年均溫逐漸降低D.年溫差逐漸變小
【2】該平原地區有可能分布在( )
A.華北平原中南部B.長江三角洲地區C.東北平原的北部D.珠江三角洲地區
【3】對該地區農業生產不利的條件是( )
A.多酸性土壤B.凍土和沼澤C.多鹽堿地D.梅雨和伏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