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環境保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洞庭湖是長江流域的主要湖泊,也是我國湖泊地區中面積較大的濕地。近年來,由于泥沙淤積和人類圍垸等活動的干擾,洞庭湖的濕地生態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下圖為“濕地生態系統的演替示意圖”。
(1)歸納人類的圍垸活動可能給洞庭湖地區生態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
(2)據圖提出恢復洞庭湖濕地原有生態功能的主要措施。
【答案】
(1)湖泊調蓄洪水的能力降低,使長江發生洪澇的概率增加;洞庭湖地區漁業資源瀕臨枯竭,生物多樣性減少;水質污染加重。(6分)
(2)入湖河流上游地區植樹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撤掉圍垸,退田還湖;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答出兩點即可,4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由圖可知人類的圍垸活動使得湖泊面積減小,湖泊調蓄洪水的能力降低,使得長江中下游地區汛期時水位相對異常增高,發生洪澇的概率增加;洞庭湖地區水體面積減小,漁業資源瀕臨枯竭,生物多樣性減少;湖泊自凈能力減弱,水質污染加重。
(2)恢復洞庭湖濕地原有生態功能,應當恢復洞庭湖的原有水體面積;仔細讀圖,根據圖中相關信息可知湖沙沉積形成灘地,是湖泊面積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入湖河流上游地區植樹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減少湖泊地區泥沙沉積;針對人類的圍垸活動,應當撤掉圍垸,退田還湖;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烏魯木齊和昌吉市≥10 ℃的年積溫變化圖(單位:℃/年)。讀圖,回答 下列各題。
【1】導致烏魯木齊市和昌吉市不同區域積溫差異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降水 B. 植被 C. 地形 D. 河流
【2】圖示期間氣候的變化對該地區棉花生產的影響是( )
①適宜棉花生長的上限降低 ②適宜棉花生長的上限升高
③該區域棉花生產產量增加 ④該區域棉花生產產量下降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黨的十八大后,黨中央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基本出發點,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
2017年4月1日,我國決定設立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我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對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先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雄安新區規劃范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人口較少,土地面積廣,以農業用地為主,是河北省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雄安新區交通便捷通暢、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充裕,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
材料二:雄安新區位置圖。
(1)簡述中央政府規劃建設國家級雄安新區的主要原因。
(2)簡述河北雄安新區選址于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的主要原因。
(3)合理利用水資源是雄安新區建設和發展中面臨的重要問題。請給雄安新區水資源合理利
用提出三條有益性建議(南水北調除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這是繼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調整。下圖為“中國人口增長趨勢及預測圖”,a、b、c分別代表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根據上圖曲線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我國人口增長模式一直沒有改變
B. b曲線自2015年后逐漸上升可能是醫療水平不斷提高造成的
C. 我國老齡化不斷加速,是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的決策的主要依據
D. 由于人口基數大,我國人口總量還會一直持續增長
【2】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對我國未來幾年的影響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青少年人口性別比將會下降 B. 勞動力人口的撫養負擔將得到減輕
C. 擴大內需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D. 我國勞動人口職業構成發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內陸綠洲地區。21世紀初,該國甲地發現便于開采、儲量豐富的優質磷酸鹽礦(位置見下圖)。初期開采的礦石運往乙地加工。2013年,該國在甲地附近籌建磷酸鹽工業城,使其成為集開采、加工于一體的國際磷酸鹽工業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設國際磷酸鹽工業中心的優勢條件。
(2)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鹽礦石,都會造成污染。有觀點認為“與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鹽礦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較輕”。你是否贊同這種觀點?請通過對甲、乙兩地的對比分析,闡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甲乙兩地區地圖,回答23—24題
【1】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判斷甲乙兩圖中的海峽風浪大小,敘述正確的是( )
A.巴斯海峽風浪大
B.庫克海峽風浪大
C.兩者差不多
D.隨季節變化,兩者風浪大小不同
【2】關于甲乙兩圖的說法正確的( )
A.塔斯馬尼亞島、北島、南島都是溫帶海洋性氣候,但是南島人口密度大。
B.塔斯馬尼亞島、北島、南島都在板塊消亡邊界處,多火山地震。
C.塔斯馬尼亞島是大陸島,而北島、南島都是火山島
D.塔斯馬尼亞成森林覆蓋率位于全澳之首,而南島和北島天然牧場或農場占國土面積的一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內蒙古呼和浩特硅礦、土地、光照等資源豐富。為此政府提出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努力打造“中國硅都”。下圖為“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關于內蒙古地區發展光伏產業條件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硅礦儲量豐富,生產原料充足 B. 能源豐富,為晶體硅提純提供電力
C. 降水少,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豐富 D. 科技發達,人才優勢顯著
【2】根據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的特點,內蒙古最適宜發展光伏產業的是
A. 上游和中游產業 B. 上游和下游產業
C. 中游和下游產業 D. 上游、中游和下游產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國142°E經線附近氣溫、降水量分布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 7月氣溫自北向南遞減 B. 甲地降水量季節變化比乙地小
C. 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D. 甲地氣溫年較差比乙地大
【2】該國 ( )
A. 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 B. 雨熱同期,農業以水稻種植業為主
C. 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D. 珊瑚礁世界聞名,利于發展旅游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