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2016年9月8日,我國自主開發建設的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在江蘇如東(如圖)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我國海上風電發展實現歷史性的重大突破。
(1)從社會經濟角度,分析江蘇省在海洋大力開發風能的原因。
(2)推測開發海上風能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礙。
(3)簡述發展風電產業對如東縣產生的積極作用。
【答案】(1)地處沿海,人口多,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不應求;人口密度大,土地緊張。
(2)風浪大;海水腐蝕性強。
(3)有利于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減輕大氣污染;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解析】(1)江蘇省在海洋大力開發風能的原因主要從能源資源的供需矛盾角度分析。江蘇省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對于能源需求量大,常規能源缺乏,能源供需矛盾導致江蘇省大力開發風能。(2)海上風能開發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礙,主要結合海洋自然環境特征考慮。海上風能資源豐富,風浪就大,同時海水的腐蝕性強,生產設備容易損壞。(3)發展風電產業對如東縣產生的積極作用主要從發展風電對經濟、社會、環境的影響角度分析。從環境來看,發展風電有利于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減輕大氣污染;從社會影響來看,發展風電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從對經濟的影響來看,發展風電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公元前28年,史籍曾記載:“三月乙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 上一次觀察到此種現象的時間大約是( )
A. 公元前39年 B. 公元前17年 C. 公元48年 D. 公元17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陜西榆林地區“烏金(煤)遍地”,資源豐富,該地“村村點火,處處冒煙”,被人們戲稱為“黑三角”。據此回答下列各小題。
【1】在資源開發初期,當地適合發展
A.食品工業
B.高耗能工業
C.農產品加工工業
D.高技術工業
【2】近年來,在“黑三角”教訓之后,該地區逐漸形成下圖所示的發展模式。有關該模式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實現了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的雙重效益②該模式減小了生產規模,延長了產業鏈
③加強了對當地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廣度和深度④該模式擴大了污染范圍和污染物的來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鏡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說明( )
①四時都有豐富的美景可觀 ②旅游最好登山 ③自然景觀色彩豐富 ④自然景觀具有季節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年12月14日,中國首位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與日本首位航天員、日本科學未來館館長毛利衛在東京舉行一場對話,表示愿與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開展合作。
A.楊利偉B.聶海勝C.景海鵬D.翟志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某類影響我國農業的自然災害等值線分布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此圖反映的自然災害可能是( )
A. 旱澇災害 B. 霜凍災害
C. 生物災害 D. 臺風災害
【2】圖中等值線分布主要受( )
①緯度影響 ②洋流影響 ③海陸位置影響 ④鋒面影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了某海域四次地震的發生地、震級和震源深度。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該海域地震頻發的原因是( )
A. 板塊碰撞 B. 板塊張裂
C. 巖漿活動 D. 變質作用
【2】海嘯是一種巨大的海浪。一般,當海底淺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 km,震級大于里氏6.5級)造成大洋地殼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帶動震源上方的深層(水深不小于1 000 m)海水做大規模擾動時,就可能發生災害性海嘯。若圖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殼陷落,則四地中最可能發生災害性海嘯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圖乙、圖丙是“我國部分災害分布示意圖”,圖丁是“我國自然災害區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將下列自然災害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第(1)(2)小題的相應空格內。
A.洪水 B.風暴潮
C.干旱 D.水土流失
E.泥石流 F.臺風
(1)圖示的各種自然災害中,在我國分布地區最廣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圖丁中,在地區Ⅰ內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發生頻率較大;在地區Ⅱ內________、________災害的分布地區最廣;與其他地區相比,地區Ⅱ________災害的分布最為集中。
(2)按所在地球圈層與災害成因分類,在圖示的各自然災害中,發生在巖石圈中的是________,發生在大氣圈中的是________,發生在水圈中的是________。
(3)針對我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國情,開展防災減災活動,對我國的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意義重大。寫出我國加強防災設施建設的具體實例。(至少三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長江的干流剖面圖和中下游逐月流量變化曲線圖,聯系美國田納西河流域開發利用的經驗,結合下圖,回答下面小題。
【1】下列描述能正確反映長江中下游氣候、水文特征的是( )。
A. 溫帶季風氣候,河流有兩個汛期 B. 溫帶大陸性氣候,河流夏汛冬枯
C. 亞熱帶季風氣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D. 高寒氣候,冬季斷流
【2】受流域自然背景的影響,長江的利用方式和流域開發方向是( )。
A. 上游以生態效益為核心,開發旅游業 B. 中游疏通河道,大力發展航運
C. 下游興建大壩,防洪、發電D.采取梯級開發,實現流域的綜合開發利用
【3】長江三峽工程的修建,帶來的影響是( )。
A. 長江航運被大壩完全阻斷 B. 改善了三峽河段的航行條件
C. 使壩址上游洪水發生幾率增加 D. 長江中游平原耕地鹽堿化現象加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