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吉布提共和國是一個位于非洲東北部、亞丁灣西岸的國家,沙漠占全國面積的90%,東非大裂谷穿過其中部,境內地形復雜,大部分為火山巖物質的高原山地。阿薩爾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6米,水體主要靠海水經地下裂縫補給,其鹽度為34. 8%,約為世界海洋平均鹽度的10倍,為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水體。阿薩爾湖也是一個天然大鹽田,舍有豐富的鉀鹽等. 2008年開始,該國有計劃地開發阿薩爾湖鹽類資源。
材料二 吉布提及周邊地區示意圖
(1)說明該國高原山地的成因。
(2)分析阿薩爾湖鹽度高的原因。
(3)簡述開發阿薩爾湖鹽類資源帶來的影響。
【答案】(1)位于東非大裂谷帶,地殼活躍;火山活動頻繁,巖漿不斷噴出堆積形成高原山地 (2)海水補給,海水鹽度較高;氣候炎熱干旱,蒸發旺盛;巖漿活動加熱巖石和水體,加劇蒸發;境內沙漠廣布,淡水匯入少;地勢低,無外流出口,鹽分不斷積累 (3)利:鹽類資源豐富,可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增加就業機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弊:鹽湖開發會危及周邊環境,易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破壞生物棲息地
【解析】(1)主要從地質構造和地殼運動回答。位于東非大裂谷帶,地殼活躍;火山活動頻繁,巖漿不斷噴出堆積形成高原山地。
(2)主要從影響鹽度的因素進行回答。首先從補給分析,補給的海水鹽度較高;再從湖水蒸發,淡水匯入少,地勢低,無外流出口,鹽分不斷積累方面進行分析。
(3)可以從利弊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利主要從經濟優勢,增加就業機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分析;弊主要分析對生態環境影響,破壞生物棲息地。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都是
A.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矛盾
B.封建地主階級與奴隸主階級的矛盾
C.根本對立的兩大基本階級之間的矛盾
D.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一個洋包裹的漂流記”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流程圖反映的現代產業活動類型不包括
A. 商業 B. 工業 C. 交通運輸業 D. 服務業
【2】用戶下單后,了解所購貨物動態信息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 GPS、RS B. GIS、RS C. RS、VR D. GIS、GP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以北極為中心的俯視圖,A、B為赤道上的兩點,AB直線距離為地球赤道半徑,此時地球處于近日點附近。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若非陰影部分為1月7日,陰影部分為1月8日,則北京時間為()
A. 7日0時 B. 7日16時 C. 8日16時 D. 8日8時
【2】此時,一艘由倫敦駛往上海的海輪正途經北印度洋海區,船員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這一天,正午桅桿影子朝正南方向 B. 這一天,船員經歷的晝長于夜
C. 這一天,船在行駛過程中順風順水 D. 這一天,日出時間比上海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河間地形及地質剖面圖,回答下列各題。
【1】與M地層巖石性質和形成時代最相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在甲乙兩河間的黃土地上進行植樹造林,提高植被覆蓋率,將會導致( )
A. 甲、乙兩河年徑流量增加 B. 甲河年徑流量減少,乙河年徑流量增加
C. 甲、乙兩河年徑流量減少 D. 甲河年徑流量增加,乙河年徑流量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高粱屬一年生草本作物,喜溫,生長期適宜的溫度為200C—30℃,溫度偏低不利于生長:生長期充是的光照對高粱的生長發育具有主導作用。
材料二:貴州茅臺鎮利用本地糯高粱釀酒的歷史悠久,所釀茅臺酒被譽為“中國國酒”。釀酒嚴格按照節氣:端午踩曲,重陽投料;原料要九次蒸煮、八次加曲;發酵后取酒。從投料到出酒,至少需五年。酒發酵過程中,糟醅充分與空氣接觸,是其獨特的生產工藝。實踐證明,即使完全按照茅臺酒的生產工藝,離開了茅臺鎮,也釀不出茅臺酒品質的酒來。
材料三:近年來上千酒廠在茅臺鎮集聚,每年產酒量高這幾萬噸。因此茅臺鎮又有“中國第一酒鎮”的美譽。目前茅臺鎮及周邊、赤水河上游的環境,讓人堪憂。
(1)簡析茅臺鎮適宜高粱生長的有利氣候條件。
(2)長期實踐證明“離開茅臺鎮,釀不出茅臺酒品質的酒來”,試分析茅臺鎮適宜釀制優質白酒的條件。
(3)說明近些年來,上千釀酒廠在茅臺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原因。
(4)隨著酒廠數量的增加,茅臺鎮的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對此懷仁市提出,把旅游業打造成以國酒為代表的釀酒業后的又一支柱產業。你贊同還是反對,請表明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過去,山區公路多為“之”字形盤山公路。現在興建高速公路則是逢山開道,遇溝建橋,盡量取最短距離(如下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早期山區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A. 為了通過更多地山村 B. 增加線路長度,發展旅游
C. 為了降低線路坡度 D. 為了增加山區線路密度
【2】現在在山區興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①經濟實力的增強 ②汽車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為節省投資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東部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某校高中學生在圖示地區進行了野外天文、地質、植被、聚落等綜合考察活動。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同學們沿圖中登山線路行進,觀察到沿途植被垂直變化不大,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
(2)同學們應把夜晚宿營的地點選在A、B、C、D哪一處?簡述理由。某同學建議在圖中C處建一火情瞭望臺,你認為此建議可采納嗎?
(3)若考察小組在D處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條逃生線路中最佳的是________。某同學因私自外出,在B處迷了路,請給他指出獨自走出深山密林的最佳路線。
(4)簡要分析圖中E城鎮形成的有利的區位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