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從圖中分析可知,甲圖中,同緯度相比較,北半球的太陽高度要大于南半球;乙圖中,太陽高度以赤道為對稱軸分布.
(2)從甲圖可知,當?shù)胤綍r為12時時,北回歸線上太陽高度為90°;乙圖中,當?shù)胤綍r為12時時,赤道上太陽高度為90°.
(3)分析甲圖可知,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相反.
(4)結合我國太陽能源分布情況可知,我國青藏高原地區(qū)太陽能資源分布最豐富,原因可從地形地勢、太陽輻射、天氣狀況等方面分析.
解答 解:(1)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cè)遞減;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南北兩側(cè)遞減.結合甲圖、乙圖可知,甲圖表示夏至日,乙圖表示秋分日.夏至日時,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及其以內(nèi)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南極圈及其以內(nèi)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故圖甲中的虛線為晨昏線.
(2)讀甲圖可知,甲圖的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周圍遞減;從夏至日到秋分日,在7月初期地球公轉(zhuǎn)到遠日點,公轉(zhuǎn)速度達到最慢,此后會逐漸加快,故從甲圖到乙圖,地球公轉(zhuǎn)速度先變慢再變快.
(3)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30°N地區(qū)太陽高度大,獲得的太陽輻射多,且白晝時間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日照時數(shù)更長.
(4)我國青藏高原地區(qū)太陽能資源分布最豐富.原因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弱且睛天多,降水少,獲得的太陽輻射多.
故答案為:(1)乙;晨昏;
(2)由北回歸線向周圍遞減;先變慢再變快;
(3)此時30°N地區(qū)太陽高度更大,日照時數(shù)更長;
(4)青藏高原;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弱 睛天多,削弱作用弱.
點評 本題難度中等,屬于能力題,解題的關鍵是從圖中獲取和掌握地球公轉(zhuǎn)地理意義的相關知識.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6月19日21時04分 | B. | 6月20日7時04分 | C. | 6月20日23時04分 | D. | 6月20日23時55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城市化水平高 | B. | 大大超過工業(yè)化進程 | ||
C. | 城市化速度快 | D. | 出現(xiàn)逆城市化現(xiàn)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西北、東北、西南、西北 | B. | 西北、西北、西南、東北 | ||
C. | 西南、東北、西北、西北 | D. | 東北、西北、西北、西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