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自20世紀60年代,甲國開始在臨近乙國邊境的地區設立邊境工業區,吸引乙國的企業來此投資建廠,并從乙國進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組裝成品后再銷往乙國。目前,這些邊境工業區已發展成規模不等的工業中心(見下圖)。據此完成問題
【1】據圖文資料推斷,與乙國相比,甲國
A. 勞動力價格較低 B. 技術水平較高
C. 消費市場較廣 D. 資金較雄厚
【2】影響甲國邊境工業區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是
A. 廉價勞動力 B. 交通運輸
C. 研發能力 D. 環境質量
【3】甲國邊境工業區的發展,提高了
A. 乙國的勞動生產率 B. 甲國的環境質量
C. 乙國的就業率 D. 甲國的城鎮化水平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國局部地形圖”及圖中N地的氣候資料,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M河流域的地形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河的主汛期出現在 季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據以上分析,M河流域多發的氣象災害是 災害,治理此災害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4)圖示地區成為該國煉鋁和化學等工業密集區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水循環示意圖(圖中序號表示水循環環節)”,回答下列小題。
【1】有關各地區水循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東亞地區:環節①的水量7月份較小
B.南亞地區:環節②的水量1月份較大
C.地中海沿岸:環節③的水量7月份較小
D.開普敦附近:環節⑥的水量1月份較小
【2】關于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A.目前人類對環節①施加的影響最大
B.跨流域調水可以增加環節③的水量
C.修建水庫可以減少環節⑤的水量
D.植樹造林可以增加環節④的水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季節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圖”,完成以下三題。
【1】此季節從上海去往歐洲的輪船是( )
A. 順風順水
B. 順風逆水
C. 逆風逆水
D. 逆風順水
【2】②海區洋流向東流的主要動力是( )
A. 東北信風
B. 東北季風
C. 西南季風
D. 東南信風
【3】此季節地中海沿岸氣候特征是( )
A. 炎熱干燥
B. 高溫多雨
C. 寒冷干燥
D. 溫和多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臺灣地區水資源結構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甲、乙分別代表的是( )
A. 蒸發、下滲 B. 下滲、入海 C. 蒸騰、蒸發 D. 蒸發、入海
【2】臺灣島水資源甲、乙兩項損失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 )
①地處低緯,氣溫高②地勢起伏大,河流短小急促③河流開發利用比例高④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⑤植被覆蓋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 “工業區位因素影響力模式圖”(圖中各點與中心距離的長短表示各區位因素影響程度的大小),回答下面小題。
【1】與圖示區位條件相匹配的工廠是
A. ①—有色金屬冶煉廠 B. ②—計算機裝配廠 C. ③—甘蔗榨汁廠 D. ④—采礦廠
【2】區域工業發展規劃合理的是
A. 我國滬寧杭工業區發展①所示的工業部門 B. 美國東北部地區發展②所示的工業部門
C. 印度班加羅爾工業區發展③所示的工業部門 D. 我國溫州發展④所示的工業部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鋒面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氣系統之一,在中緯度地區最為常見。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判斷圖示天氣系統位于北半球還是南半球,并說明判斷依據。
(2)根據圖示信息,從天氣系統名稱、鋒面雨帶位置、鋒面雨帶范圍等方面比較LX和LY所示鋒面系統的差異。并繪制出兩者沿AB一線的鋒面示意圖來表現其差異性。
(3)如果12小時后,該天氣系統中心L移動至B地東部,分析在此期間B地的天氣狀況發生了哪些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圖,利用你所學過的地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愛爾蘭的都柏林和紐芬蘭的圣約翰斯所處的緯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氣溫為8℃時,圣約翰斯的氣溫通常在0℃以下,這是為什么?
(2)在圖中,“△”表示________漁場,該漁場形成的主要條件是什么?
(3)古代,哥倫布從歐洲去美洲時,走了圖中A,B兩條不同的路線。有趣的是走距離較短的A路線用了37天,而走距離較長的B路線卻只用了20天,試解釋其中的原因。
(4)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茲”號的油輪在英吉利海峽附近失事,使2.95億升原油泄入海中。你認為這次海上石油污染會隨洋流帶來什么影響?
(5)著名的“泰坦尼克號”首航沒能進入北極海區,使該船沉沒的冰山是怎樣進入紐芬蘭島附近海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北半球某區域圖,回答問題。
(1)圖中①、②兩處河谷形狀的區別:①處河谷呈V型,②處河谷呈U型。原因分別是:①處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流速快,以_____侵蝕為主;②處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流速慢,______作用加強,河谷展寬。
(2)河流在②處匯入海洋,形成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___。形成過程可表述為:河口水流速度__________,加上海水的_________作用,河流搬運的物質逐漸________形成。如果①處及附近地區林地變為耕地,會導致上游地區__________加劇,②處河口地貌面積將__________。
(3)從圖示聚落分布看,該地區聚落在分布密度上的差異特征是河流中下游比上游______________,形成該特征的原因是:相對河流上游,河流中下游地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