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地理教研室 題型:043
材料一 司馬遷稱:“關中之地,……人眾不過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書》記載:“關中號沃野;然其土地狹,所出不足以給京師,……故常漕東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產糧食,故民間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
材料三 明清時期,江漢平原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糧食輸出地,民間俗稱“湖廣熟,天下足”。
材料四 我國東部經濟地帶包括沿海地區的遼、冀、魯、蘇、浙、閩、粵、瓊、桂、京、津、滬12個省、市、自治區;西部經濟地帶包括陜、甘、寧、青、新、云、貴、川、藏、渝10個省、市、自治區;中部經濟地帶包括黑、吉、內蒙古、晉、豫、皖、湘、鄂、贛9個省、自治區。
讀甲、乙兩圖,并結合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
(1)綜合分析材料一、二,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2)綜合分析材料二、三,從宋代到明清,中國的糧食生產及輸出中心發生了什么重大變化?根據相關史實,指出明清時期太湖平原的農業生產結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來,太湖平原和江漢平原沿長江地區較早地出現了“民族工業”。試根據有關史實,以上述兩地沿江的某些城市為例,說明兩地沿江地區“民族工業”出現較早的原因及其所產生的影響。
(4)對應總題干,材料中的關中,二個平原依次分別位于今天的哪
區域經濟地帶?新中國成立以來,上述各區域的經濟發展取得了(或正在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請各舉一例說明。
(5)在圖乙“中國政區圖”中用粗實線表示三個經濟地帶的分界線,并將圖甲中表示中部經濟地帶的圖例畫在右面的方框內。
(6)圖甲中的b圖沒有充分反映我國東部經濟地帶所具有的交通優勢,試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3》認為,我國城市可用土地資源已接近極限。據此回答3~4題。
3.根據報告,下列地區的城市擴張可能已經沒有空間的是 ( )
①東南沿海地區 ②長三角 ③塔里木盆地 ④珠三角地區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上述地區城市發展空間緊張的原因是 ( )
①工業化、城市化進程較快,城市規模較大 ②城市可用土地資源已接近極限,中國糧食安全需要保持耕地紅線 ③城市環境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停滯 ④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