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我國四個省區簡圖,回答下面小題。
【1】【1】四省區中,春分日最早日出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京廣高鐵最近通車了,其南終點站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3】四省區中,地處內陸且不與鄰國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島國環境與人口信息表,完成下題。
要提高該島人口的環境承載力,應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 鼓勵生育,增加勞動力數量 B. 發展科技,提高資源利用率
C. 厲行節約,降低人均需求量 D. 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攀枝花工業區(甲)和德國魯爾區(乙)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兩工業區發展鋼鐵工業相同的優勢區位條件是 ( )
A. 煤炭資源豐富 B. 水能豐富 C. 鐵礦資源豐富 D. 廉價勞動力豐富
【2】從圖中看,兩工業區鋼鐵工業生產的共同運輸方式是( )
A. 海洋運輸 B. 管道運輸 C. 鐵路運輸 D. 航空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遼中南工業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遼中南工業區形成初期的優勢區位條件有
①礦產資源豐富 ②科技力量雄厚 ③交通便利 ④水能豐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目前,圖示地區在資源開發利用中最突出的問題是
A.勞動力資源短缺 B.礦產資源日趨枯竭
C.土地資源減少 D.森林資源銳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國勞動人口的增長變化(含預測)。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我國勞動人口數量最多的年份大約是( )
A. 1980年 B. 2000年
C. 2015年 D. 2025年
【2】2015~2025年我國勞動人口數量的變化將會直接造成( )
A. 人口總數減少 B. 老齡人口增加
C. 企業用工成本上升 D. 少兒比重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上山脈中,既位于我國南方地區又是地勢階梯界線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圖中山脈均是我國重要地形區的分界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a山脈西側是華北平原 B. b山脈西側是云貴高原
C. c山脈北側是準噶爾盆地 D. d 山脈東側是長江中下游平原
【3】圖上四城市中屬于溫帶季風氣候的是( )
A. 太原 B. 福州 C. 拉薩 D. 武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板塊學說,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
A. 處于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張裂帶
B. 處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帶
C. 處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碰撞帶
D. 處于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碰撞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有關澳大利亞的部分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澳大利亞的地形示意圖
材料二 澳大利亞墨累-達令河流域某農場生產聯系圖
材料三 墨累河及其支流達令河流域位于澳大利亞內陸,是澳大利亞人的“生命線”和“食物籃”。近年來由于居民遷移、灌溉和持續已久的干旱給“食物籃”造成了毀滅性影響。墨累河流域水量不斷減少,河流水位急劇下降,其又成為“最受傷的大河之一”。如果不采取措施改變現狀,到2030年流經墨累河河口的流量將可能減少80%,墨累河流域的水、土等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1)墨累河流域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墨累河流域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
(2)據材料二,說明圖示農業生產的優勢。
(3)墨累河流域近年來“水”的主要問題是 ,造成“水”問題的主要原因有 、 ;并說明解決“水”問題的工程措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某區域位置和等高線示意圖(左圖)、A城氣候資料圖
材料二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湖面海拔970多米,面積達116平方公里,三面環山,湖水清澈,陽光直射湖底。
材料三 茵萊湖遍布“水上浮島”(下右圖),“水上浮島”有“天然浮島”與“人工浮島”兩類。“人工浮島”是當地人把湖上漂浮的水草、浮萍、藤蔓植物等聚集起來,覆蓋上湖底淤泥,修筑而成。浮島可用竹籬固定在水面上,也可在湖中漂移。人們在島上筑屋生活并從事瓜果蔬菜、糧食種植,因而成為著名旅游景觀和優質的瓜菜基地。
(1)氣候角度,說明11月至第二年的3月為茵萊湖旅游最佳季節的原因。
(2)指出建造“人工浮島”的有利自然條件。
(3)分析茵萊湖出產優質蔬菜瓜果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