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甲中a點與圖乙中b點相比較,一年中開始結冰時間的早晚和造成差異的原因最主要的是
A. a晚于b最主要原因是海陸位置B. a晚于b最主要原因是洋流
C. a早于b最主要原因是洋流D. a早于b最主要原因是大氣環流
【2】對圖乙中①③附近海區海底地形的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①處附近海底有海溝,大陸架廣闊,③處附近沒有海溝,大陸架小
B. ①處附近沒有海溝,大陸架廣闊,③處附近海底有海溝,大陸架小
C. ①處附近海底有海溝,大陸架小,③處附近沒有海溝,大陸架廣闊
D. ①③處附近海底有海溝,大陸架小
【3】影響②所在國家種植業主要布局在②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 市場B. 降水C. 土壤D. 熱量
【答案】
【1】A
【2】C
【3】D
【解析】
考查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
【1】a點和b點緯度相同,但是結冰時間不同。a點位于海洋上,海洋的比熱容較大,冬季降溫較慢,因此a點結冰時間晚于b點,b點比位于陸地上,距離冷空氣的源頭較近,并且陸地降溫較快,所以b點結冰期要早于a點,與洋流無關。a點是受寒流的影響。但是結冰期晚,互相矛盾。正確答案選A。
【2】①位于太平洋東部地區,是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碰撞擠壓形成,是消亡邊界,板塊強烈擠壓,因此該地區海底地形較為陡峭,以海溝為主,大陸架面積較小,而③位于美洲板塊內部,因此大陸架面積寬廣。正確答案選C。
【3】加拿大南部地區以商品谷物農業為主,種植的農作物是春小麥,而不是冬小麥,是因為緯度較高,熱量不足,冬小麥難以越冬,因此種植春小麥。正確答案選D。影響冬小麥布局在加拿大的南部和市場、降水以及土壤無關,ABC錯誤。
海底地形的形成大多與地殼運動相關,尤其是板塊的運動。板塊碰撞擠壓邊界多形成海溝,而在張裂拉伸的邊界多形成海嶺。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某區域某日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百帕),圖中BC線為晨線,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A地氣壓中心形成的原因。
(2)假設圖中等壓線狀況不變,從氣溫、降水和氣壓三個角度描述M—N一線天氣的變化。
(3)若圖中D地1小時后氣溫上升,請用相關地理原理解釋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大都市病”嚴重,全國近60%的人口和主要的經濟活動都集中在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由于地下水過度開采和海水倒灌,雅加達常被洪水侵襲,地面沉降也十分的驚人。對此,印尼學者提出了將首都遷至加里曼丹島的帕朗卡拉亞的設想。這里人口稀少,森林覆蓋率高,地震和火山爆發的風險較低。
材料二: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國家決定在河北設立雄安新區,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材料三:印度尼西亞地圖及雄安新區位置圖
(1)簡述雅加達“大都市病”的主要現象。
(2)印尼學者的遷都方案,你是否同意?說明你的理由。
(3)我國設立雄安新區,有何重要意義?
(4)印尼是東盟的重要成員國,也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中國與印尼之間可以開展哪些方面的合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南方某地區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圖和能源消費結構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中推斷,本地區主要的環境問題是
A. 大氣污染B. 土地荒漠化C. 水土流失D. 水污染
【2】解決本地區上述環境問題的主要途徑是
①開發小水電 ②用礦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稈等生物能
③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④進行爐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日本科學家小組表示,由于消耗臭氧的氣體排放量減少,南極上空臭氧空洞可能于2050年消失。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就緯度而言,圖中臭氧總量的極小值出現在()
A.赤道附近上空B.南極上空
C.北半球中高緯度上空D.北冰洋上空
【2】就季節而言,圖中南北半球臭氧含量的極大值均出現在()
A.夏季B.冬季C.春季D.秋季
【3】臭氧含量的減少,對地球的影響主要是( )
A.導致海面上升,危害沿海地區
B.危害人體健康以及農、林、牧、漁業生產
C.吸收紫外線能力減弱,導致全球氣溫下降
D.擾亂電離層,使無線電短波通訊中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部分山地垂直帶譜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山地從低緯到高緯排列正確的是
A.甲一乙一丙B.乙一丙一甲
C.丙一乙一甲D.甲一丙一乙
【2】圖中針葉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熱量B.水分C.坡向D.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歷史上,人類征服自然的過程中曾留下許多寶貴的經驗教訓,當前世界人類仍然面臨著許多共同的環境問題。結合相關的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1】請閱讀世界某些地區環境問題分布圖,分析說明圖中a、b、c分布區反映的環境問題是
A. a為森林破壞嚴重區B. b為酸雨嚴重區
C. c為荒漠化嚴重區D. 發達國家這些問題較少出現
【2】上圖中,世界和中國均有大面積b地區的環境問題,其主要原因有
①森林的砍伐
②工業排放的廢氣
③建筑工地上的揚塵
④汽車排放尾氣
⑤家庭爐灶
⑥大量開采煤、石油、天然氣
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②④⑤⑥D. 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下圖為“哈尼族梯田生態系統示意圈"。這一結構被文化生態學家盛贊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構的“人與自然高度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能維持這- -生態系統實現“人與自然高度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的”關鍵是( )
A.江河B.森林C.村寨D.梯田
【2】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這樣做( )
A.可以減輕勞動強度B.為了避免洪澇災害
C.可以獲得清潔的水源D.為了觀賞梯田美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地球是一個具有圈層結構的天體,其中巖石圈、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構成人類賴以生存的四大圈層。下圖為某同學手繪的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各圈層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地殼是厚度最大的內部圈層B. 生物圈屬于地球的內部圈層
C. 水圈是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D. 巖石圈由地殼和地幔組成
【2】關于四大圈層之間的相互影響,闡述正確的是
A. 流水地貌體現了生物圈對巖石圈的影響
B. 熱力環流體現了大氣圈對水圈的影響
C. 水循環體現了大氣圈和巖石圈的相互影響
D. 綠色植物生長過程體現了圈層間相互聯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