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下圖等高線地形圖,L為河流。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箭頭正確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圖中等高距為200 m,則a和b的數值可能是
A.1 100 1 250 B.1 100 1 350 C.1 500 1 250 D.1 500 1 350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太陽活動及其對地球的影響正確的是( )
A. 大量的帶電粒子流會擾亂地球上空的電離層,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信受到影響
B. 使地球氣候異常,從而產生“磁暴”現象
C. 帶電粒子流與地球大氣摩擦,在地球各地的夜空,產生極光
D. 太陽活動的重要標志是色球層的黑子和光球層的耀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某地等高線圖”(比例尺1∶20 000),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要在圖中區域建一個火情監測點,最好選擇
A.戊點 B.己點 C.庚點 D.辛點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丙、丁四處的水都匯入圖中庫區
B.甲、乙、丙、丁的海拔都在100米以上、150米以下
C.在庚點可以觀察到乙點
D.工程建設沿線要注意預防滑坡等地質災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下列關于河漫灘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河漫灘的形成與河流的下蝕作用強有關
B. 河漫灘發育于河流凹岸
C. 在枯水季節,河漫灘被河水淹沒
D. 河漫灘屬于堆積地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類活動會導致某些自然要素的變化,進而帶動其他要素的變化,其中水是比較容易受人類干擾的自然要素。結合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關于方框Ⅰ、Ⅱ、Ⅲ、Ⅳ相應內容的排序,正確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蒸騰加強 ③庫區蒸發量增大④植被覆蓋率增大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④③② D. ②④①③
【2】圖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體現了地理環境的( )
A. 整體性特征 B. 區域性特征
C. 差異性特征 D. 不穩定性特征
【3】陸地環境整體性表現在( )
A. 氣候會影響植被,但不會影響土壤
B. 某一地理要素的變化不一定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
C. 各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
D.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與植被破壞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將1:10000的地圖圖幅放大為原圖的四倍,表示的實際范圍不變,則新圖的比例尺為( )
A. 1:2500 B. 1:5000 C. 1: 40000 D. 1:1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西南某地將原始生態林改為橡膠林后的水循環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與原始生態林相比,現橡膠林
A.蒸發量減少 B.下滲量減少 C.徑流總量增多 D.氣候更加濕潤
【2】由原始生態林改為橡膠林,可能帶來的影響有
A.涵養水源能力變強
B.土壤肥力下降
C.生物多樣性增多
D.自然災害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1,回答(1)-(3)題。
【1】圖中( )
A.甲地是中國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極晝現象
C.大興安嶺為內、外流區分水嶺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現象
【2】東北平原( )
A.地勢中間高,南北低
B.冬冷夏熱,伏旱嚴重
C.農業實行小農場經營,精耕細作
D.是中國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紀50-70年代人口大規模遷入東北地區的主要原因是( )
①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 ②工業基地建設的需要
③地處邊疆,鄰國人口遷入 ④城市知識青年有計劃遷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