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霧凇通稱“樹掛”,是水汽遇冷凝結在枝葉上形成的冰晶,我國松花江沿岸能看到規模大、時間久的霧凇奇觀,結合所學知識和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根據圖示信息,霧凇集中出現的河段位于
A. 永吉至吉林段 B. 松花湖至吉林段 C. 松花湖沿岸河段 D. 蛟河至松花湖段
【2】松花江霧凇奇觀集中出現的時間是
A. 3月—5月 B. 7月—9月 C. 10月—12月 D. 12月—次年2月
【3】最有利于松花江霧凇形成的天氣是
A. 晴朗大風的白天 B. 晴朗微風的夜晚 C. 風雨交加的夜晚 D. 細雨蒙蒙的白天
【答案】
【1】B
【2】D
【3】B
【解析】試題分析:
【1】據圖可知,松花湖至吉林段有水電站分布,說明該河段落差較大,河水不易結冰,且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溫較高,水汽大量蒸發;晴朗的夜間,氣溫下降,大氣中的水汽凝結附著在樹枝上凝結成吳淞,故B項正確;其它河段河水被冰層覆蓋,大氣中的水汽含量較少,故A、C、D項錯誤。
【2】據材料知,霧凇形成需要氣溫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3月~5月氣溫逐漸回暖,形成霧凇的氣溫條件較差,故A項錯誤;7月~9月,正值北半球的夏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季節,不會出現霧凇天氣,故B項錯誤;12月~次年2月,正值北半球的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松花江霧凇奇觀集中出現的時間,故D項正確,C項錯誤。
【3】霧凇是水汽遇冷凝結在枝葉上形成的的冰晶,霧凇形成需要氣溫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大風天氣不利于水汽凝結在枝葉上,故A項錯誤;晴朗微風的夜晚有利于水汽的凝結且利于凝結在枝葉上,故B項正確;風雨交加的夜晚,不利于水汽凝結在枝葉上,故C項錯誤;細雨蒙蒙的白天,晝夜溫差較小,氣溫條件不利于霧凇形成,故D項錯誤。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農業區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比較甲、乙兩圖所示的農業地域類型及其農業生產條件與特點.
(2)c、d兩個農業區(帶)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分別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某都市圈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題.
(1)圖示都市圈中,等級最高的城市是( 。
A.南京
B.蕪湖
C.淮安
D.馬鞍山
(2)關于該都市圈的正確敘述有( 。
①南京的服務范圍包括都市圈中其他城市的服務范圍②城市等級越低,數量越多、相距越遠、鄢荼饶暇┑姆⻊辗N類少、級別低④淮安距南京較遠,等級也比鎮江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市中學地理興趣小組為研究本市社會經濟發展與城市化進程關系,通過搜集并查閱相關材料,分別繪制了市區1960年、1990年、2008年的平面示意圖.試比較三幅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城市最初形成的區位因素主要是 , 它對城市發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2)此圖反映了該地區的過程,直接表現是
(3)衡量該過程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是 , 該過程水平的提高是發展的必然結果.
(4)該城市從1990年到2008年的發展變化主要有、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城市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圖中工業區布局合理,則該市主導風向是風.
(2)除考慮風向外,從圖中分析該市工業布局的合理性.
(3)F、G所示的兩區域中,表示商業區的是地.
(4)A、B、C、D四地中,最適宜建高級住宅區的是地,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105°E某旅游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
【1】若圖中急流段高差為30m,則圖中甲與乙地高差約為
A. 200m B. 230m C. 250m D. 300m
【2】某登山旅行者于北京時間13時到達甲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發現太陽位于乙地頭頂 B. 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
C. 可看到湖畔丁處游人戲水 D. 發現山頂處懸崖峭壁林立
【3】某地質愛好者發現在乙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鵝卵石與沙子共存現象,原因是該河段
A. 河流搬運能力強 B. 侵蝕能力強
C. 流域降水季節變化大 D. 沉積作用顯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霜凍是指空氣溫度突然下降,地表溫度驟降到0 ℃以下時大氣中的水汽直接凝華的現象。讀我國東部地區的平均霜期表,完成下列問題。
緯度 | 23.5°N | 30°N | 40°N | 45°N |
霜凍期(天) | 5 | 15 | 55 | 105 |
(1)表中不同地區霜凍期差異很大,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種
B.地形
C.緯度位置
D.海陸位置
(2)晴朗的夜晚利于霜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陽輻射弱
B.大氣逆輻射弱
C.緯度位置
D.大氣反射作用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自然帶的名稱:A , B , C , D .
(2)A→B→C→D自然帶的更替體現了地理環境由到的地域分異,這種地域分異規律是以為基礎的,形成非洲這種地域分異,主要是受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
(3)圖中C自然帶直通西海岸的原因是 .
(4)圖中赤道穿過的地區東部形成B自然帶,試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二次函數f(x)=x2+bx+c,若對任意的x1 , x2∈[﹣1,1],有|f(x1)﹣f(x2)|≤4,則b的取值范圍是( )
A.[﹣5,3]
B.[﹣5,5]
C.[﹣3,3]
D.[﹣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