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海域位于( )
A. 北半球中低緯度 B. 南半球中低緯度
C. 北半球中高緯度 D. 南半球中高緯度
【2】若該大洋為太平洋,①處漁場的名稱是( )
A. 北海道漁場 B. 紐芬蘭漁場 C. 北海漁場 D. 秘魯漁場
【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①處漁場的形成與寒暖流交匯有關
B. ②處洋流的形成受東北信風的影響
C. ④處洋流與另一半球同緯度海區的洋流性質不同
D. ③處洋流對沿岸氣候起到降溫減濕作用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非洲大陸荒漠化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非洲荒漠化嚴重區主要出現在
A. 熱帶雨林帶 B. 熱帶荒漠帶 C. 熱帶草原帶 D.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長——荒漠化面積與人口密度呈正相關
②過度砍伐——大約600萬公頃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過度放牧——大約2.4億公頃的草場遭到破壞
④過度開墾——耕地面積擴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中國1950—2050年(含預測)老齡化人口(≥65歲)比重變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中國分別對應圖中的曲線數碼是( )
A. ②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2】圖中中國老齡化進程中,有一段時期的老齡化人口比重增長較快,其原因很可能是( )
A. 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B. 我國醫療水平的進步,死亡率降低
C. 20世紀70年代末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
D. 20世紀50、60年代人口的快速增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中南半島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北部與我國山水相連
B. 這里山嶺很多,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多火山、地震
C. 河流上游河段切割作用顯著,河谷成U字形
D. 這里的大河都注入印度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英國、日本在地理方面的正確敘述是 ( )
A. 兩國都是由四個大的島嶼組成B. 兩國都是處在北緯40°一60°的島嶼
C. 兩國都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D. 英國能源豐富,日本礦產資源貧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二十四節氣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結晶,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有的農業物候歷,每隔15天一個節氣,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并指導農事活動。讀二十四節氣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及冬至日太陽光照圖。完成下列各題。
(1)二至日相比,地球公轉速度將繼續加快的是______(填“冬至日”或“夏至日”);圖中PMK為晨昏線,其中MK為_______(填“晨線”或“昏線”)。
(2)圖中P地的地方時為________時,M地的晝長為________小時。
(3)有關湖南省地理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單項選擇)。
A.小寒至立春,長沙物影越來越長 B.立夏至芒種,長沙晝長短于北京
C.小暑至立秋,太陽直射點將北移 D.立冬至大雪,正值水稻播種季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東北及周邊地區某年11月某時天氣形勢示意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此時,甲地風向為
A. 東北風 B. 西北風 C. 東南風 D. 西南風
【2】圖中能正確反映大連市未來幾天天氣變化的是
A. B.
C.
D.
【3】下列現象與圖中冷鋒天氣系統過境無關的是
A. 感冒患者數量猛增 B. 病蟲害減少,有利于來年農作物生長
C. 交通事故頻發 D. 城市用電、用氣量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浙江寧波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在四明山地區,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原因是( )
A. 為了降低線路坡度
B. 增加線路長度,發展旅游
C. 為了通過更多的山村
D. 為了增加山區線路密度
【2】唐朝時寧波的行政中心從四明山麓的小溪(今鄞州鄞江鎮)搬遷到了現在的三江口,主要考慮的因素有( )
①河道運輸 ②廢水排放 ③水產加工 ④地形地勢 ⑤水源豐富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雪壁公路”(即平原公路兩側為厚厚積雪,公路路面鏟雪而形成的陡壁)景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雪壁公路”可能為( )
A. 2月;日本海沿海公路 B. 1月;阿根廷大西洋沿海公路
C. 7月;大分水嶺東側沿海公路 D. 12月;中亞公路
【2】春季,該現象最容易誘發的次生災害是( )
A. 滑坡災害 B. 洪澇災害 C. 低溫凍害 D. 沙塵災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