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2011年3月我國公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綱要提出,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管理,增強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構建以青藏高原生態屏障、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和南方丘陵山地帶(兩屏三帶)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為骨架,以其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為重要支撐,以點狀分布的國家禁止開發區域為重要組成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
材料2:下圖為我國“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圖。
材料3:下圖為某地社會、生產、生態系統聯系圖。
(1)若材料3中圖示現象發生在A地帶,則材料3圖中②表示______(某種生態破壞現象)。
(2)簡析材料2圖中①地植被破壞后產生的主要危害。
(3)材料2圖中②地地處長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地跨橫斷山區,其生態作用十分重要,是我國生態保護的重點區域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地區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的原因。
解析:第(1)題,結合題干可知A地帶為南方丘陵山地帶。該地區人多地少,為獲取更多耕地資源很多地方森林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問題普遍。第(2)題,材料2中①地是我國北方防沙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地區草場廣布,但牧草破壞嚴重,植被的破壞導致本地其他地理要素的變化。第(3)題,應結合本區地理位置、地形地質、水文氣候、人類活動等方面回答。
答案:(1)水土流失
(2)草原覆蓋率下降;土壤侵蝕程度加深;沙塵暴增多,沙漠化擴大;土壤肥力下降;牧草產量、質量下降,畜草矛盾突出;物種減少等。
(3)該地區位于我國西南地區,處于第一、二級階梯的交界處,地勢崎嶇;位于板塊交界處,地質條件復雜;降水集中;毀林開荒,過度樵采,亂砍濫伐,破壞生物的生存環境;貧困人口較多。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來,西南地區降水持續偏少、氣溫偏高,干旱從云南開始蔓延開來,云南幾度特旱,貴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肅等地的部分地區也先后出現重旱。干旱過程持續時問和平均干旱強度均為云南省51年來之最。
材料二:2010年2月2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全國氣象旱澇分布圖。
說說地理信息技術在干旱防治方面有何作用。
降水豐富的云貴高原冬半年經常有旱害發生,分析造成其干旱災害的自然原因。
這次50年一遇的旱災可能對西南地區帶來哪些不利影響?面對本次嚴重旱災,當地政府應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10年,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濃郁水鄉特色的紹興迎來建城2 500周年。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踐決心要把國都從閉塞的會稽山遷到北麓的寧紹平原時,問范蠡:“定國立城,人民不足,其功不可以興,為之奈何?”范蠡回答:“今大王欲國建都,并敵國之境,不處平易之都,據四達之地,將焉立霸王之業。”
材料二 紹興越州新城規劃圖。
材料三 “越州新城”是指在越城、柯橋、袍江三大組團和鏡湖新區的中間地帶,建設一個融合各個組團的緊密型現代化新城區。
東區:是越城組團和袍江組團的聯結區,這個區塊要利用運河碼頭、鐵路東站大型交通樞紐和杭甬城際軌道站點,重點安排生產性服務產業,作為承接袍江工業區和杭州灣南翼產業帶開發建設的重要服務基地。
中區:是融合三大組團的功能集聚區,是新城形象集中展示區。集中安排行政辦公、文化會展、科教研發、商貿商務和居住社區等功能區塊,形成公共服務和商住中心區。
西區:是越城組團、鏡湖新區與柯橋組團的連接區。這個區塊重點發展生態休閑、高品質居住等功能。
(1)材料一中,紹興被選為越國都城考慮的區位因素有哪些?
(2)根據材料二、三及所學知識,評價紹興“越州新城”規劃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從2010年2月開始,中國將通過衛星遙感圖片執法檢查,就耕地保護等土地管理問題對縣級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實施問責。根據“15號令”,凡是地方違法違規土地面積占當年新增建設用地面積15%以上者,將被追究責任,包括主要負責人記大過、降級或撤職。
材料二 目前我國耕地面積只有18.26億畝。人均耕地面積僅有1.43畝,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幾年來,全國耕地面積減少1億多畝。從耕地的質量來看,我國耕地中高產穩產田僅占1/3。
(1)我國耕地減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簡要分析我國應該如何保護耕地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山東省棗莊市高三年級調研考試(文綜)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來,西南地區降水持續偏少、氣溫偏高,干旱從云南開始蔓延開來,云南幾度特旱,貴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肅等地的部分地區也先后出現重旱。干旱過程持續時問和平均干旱強度均為云南省51年來之最。
材料二:2010年2月2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全國氣象旱澇分布圖。
【小題1】說說地理信息技術在干旱防治方面有何作用。(2分)
【小題2】降水豐富的云貴高原冬半年經常有旱害發生,分析造成其干旱災害的自然原因。(3分)
【小題3】這次50年一遇的旱災可能對西南地區帶來哪些不利影響?面對本次嚴重旱災,當地政府應采取哪些措施?(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山東省棗莊市高三年級調研考試(文綜)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來,西南地區降水持續偏少、氣溫偏高,干旱從云南開始蔓延開來,云南幾度特旱,貴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肅等地的部分地區也先后出現重旱。干旱過程持續時問和平均干旱強度均為云南省51年來之最。
材料二:2010年2月2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全國氣象旱澇分布圖。
1.說說地理信息技術在干旱防治方面有何作用。(2分)
2.降水豐富的云貴高原冬半年經常有旱害發生,分析造成其干旱災害的自然原因。(3分)
3.這次50年一遇的旱災可能對西南地區帶來哪些不利影響?面對本次嚴重旱災,當地政府應采取哪些措施?(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