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喀什全稱“喀什噶爾”,意為玉石集中之地。直到十五世紀海路開通之前,喀什作為“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國際商埠。喀什地區是中國的西大門,與中亞、西亞和南亞的多個國家接壤,有6個一類國家對外開放口岸,區位優勢明顯。喀什地區蘊藏有金、銅、鋁、鋅、鎳、釩、鈦、水晶、云母等63種礦產,石膏產量居全國前茅,蛇紋石產量居全國第三位,石油、天然氣、玉石等礦藏儲量豐富。
材料二 喀什所在地區簡圖和深圳所在地區簡圖。
(1)讀圖回答喀什、深圳兩地區氣候差異。(10分)
(2)分別回答深圳和喀什兩特區發展的區位優勢。(12分)
(3)2010年7月28日深圳遭遇當年最強暴雨,全市近百處積水,試從城市化角度分析積水嚴重的原因。喀什城市化的速度會大大加快。試分析這將對當地自然環境造成哪些不利影響。(14分)
(1)喀什: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寒夏熱,降水少,氣溫年較差大;深圳: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10分)
(2)深圳位于我國南部沿海,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勞動力豐富;是我國著名僑鄉等(6分)喀什資源豐富;歷史悠久;地處我國聯系中亞、南亞和西亞的樞紐位置等(6分)
(3)城市地形平坦或洼地,排水不暢;城市化過程中對天然植被和湖泊的破壞,使涵養水源和調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城市道路改變了原始下墊面,滲透能力下降,但積水速度加快;城市規劃滯后,供排水設施不達標、不完善。(8分,答出三點即可)
影響水循環環節;出現城市熱島現象;改變城市氣溫、降水、風速、風向等;生物多樣性減少;耕地減少,土地質量下降;水資源緊張;產生三廢污染等。(6分,答出三點即可)
【解析】略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黃河三角洲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與沿黃河經濟帶交匯點,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有利于資源的全國性優化配置,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黃河口及其附近地區的衛星影像圖(圖中左下角日期為拍攝日期)
(1)關于今后黃河三角洲造陸面積的變化,目前有兩種觀點:一是趨于減小是將會增長。你持哪種觀點?理由是什么?
(2)目前,黃河三角洲有34.7萬公頃荒地和12萬公頃灘涂有待開發。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如何開發利用黃河三角洲的荒地和灘涂資源。
(3)黃河三角洲風力發電發展迅速,已初具規模。試分析該地風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屆陜西省師大附中、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六次適應性訓練文綜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2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2009年12月11日《成都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2009-2020)》公布。規劃設計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及雅安名山樂山峨眉山市及夾江縣等51個區(市)縣,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該城市群定位為我國“戰略第四級”的雙核之一。
材料2.成都平原城市群以西是我國著名的龍門山斷裂帶,自東北向西南沿四川盆地的邊緣分布。綿延長約500公里,寬達70公里。地殼厚度在此陡然變化,其以西為60-70公里,以東則在50公里以下。斷裂帶邊緣的雅安降水豐富,有“天漏”之稱,也是大熊貓的故鄉之一。
(1)雅安是四川的多雨中心,火燒寮是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試比較兩地多雨原因的異同。(12分)
(2)分析說明龍門山一帶規劃為生態旅游帶的依據。(6分)
(3)從區域特征入手,分析成都、德陽、綿陽市等51個區(市)縣能夠打破行政區劃 統一規劃的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浙江溫州二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國際奧委會于09年10月2日在丹麥投票選出2016年第31屆夏季奧運會的舉辦城市,巴西里約熱內盧獲得舉辦權,這是奧運會首次登陸南美大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7分)
材料一:南美洲氣候類型和人口分布示意圖
材料二:巴西城市人口和城市人口增長率的變化
材料三:巴西的土地利用圖:
(1)結合材料一分析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多分布在東南沿海的原因。
(2)結合材料二,分析巴西城市化的特點。
(3)河流兩岸常多城市發育,但甲河沿岸地區城市稀少。試分析其原因。
(4)近年來我國從該國大量進口鐵礦資源。該運輸主要路線為:
大西洋—— 角—— 洋—— 海峽——南海——我國沿海港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四川省綿陽市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城市化過程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對環境產生深刻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2分)
材料一讀某大城市1949~2002年發展統計圖。
材料二 該城市中心與郊區平原的數據比較表。
(1)據材料一描述該城市的發展特征。(6分)
(2)據材料一中的右圖,說明該城市發展對郊區農業的影響。(4分)
(3)據材料二,運用水循環的知識分析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海南省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水稻習性——水稻是好暖喜濕的短日照作物,在生長期間需要充足的水分和熱量。
材料二:海南火山香米是海南利用本地特有的富鋅富硒土壤資源,聯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研究開發的第一個有機水稻產品,是海南發展精致農業的又一典范。在剛剛結束的北京“海南商品大集”上,海南火山香米俏銷的局面讓生產商措手不及,每斤16元的高價也沒有擋住消費者購買的熱情,生產商不得不緊急從海南空運新貨。
(1)東北與海南相距近30個緯度,可兩地都能發展水稻種植業,共同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東北大米質地優良、商品率高,請分析其原因。
(請從自然方面分析前者,從社會經濟方面分析后者)(4分)[
(3)材料表明,海南現在也能生產出優質大米,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但與東北地區相比,海南要做大做強有機大米產業還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