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臭氧層遭到破壞,會導致①增加 | B. | 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會使②減少 | ||
C. | 可吸入顆粒物增加,會使③增加 | D. | 出現霧霾,會導致④在夜間減少 |
分析 由題中圖可以看出,圖中①為大氣吸收太陽輻射,②為大氣吸收地面輻射,③為太陽輻射,④為大氣逆輻射,⑤為地面輻射.近地面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通過吸收地面長波輻射而使大氣增溫,即為大氣溫度的直接熱源是地面,故高度越高越遠離地面,溫度越低.
解答 解:由題中圖可以看出,①表示大氣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如果臭氧層遭破壞,這種吸收能力將降低,所以①會減少,故A錯;②表示大氣吸收地面輻射而增溫,而主要是二氧化碳吸收,所以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會導致②減少,故B正確;可吸入顆粒物增多會導致大氣反射和散射的太陽輻射增多,到達地面的會減少,故C錯;④表示大氣逆輻射,出現霧霾大氣逆輻射會增強,故D錯.
故選:B.
點評 本題以地球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為背景,屬于知識性試題,考查了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大氣的受熱過程及特點.解題時應注意對課本知識的把握.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位于東半球,中緯度 | B. | 位于西半球,低緯度 | ||
C. | 位于南半球,東半球 | D. | 位于西半球,高緯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③兩地的最短距離約為6660千米 | B. | ①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 | ||
C. | ②地到③地的最短航向是西南→西北 | D. | 四地中距離最近的是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