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城市熱島環流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關于城市熱島環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市區近地面氣溫高B.市區近地面氣壓高
C.市區垂直氣流下沉D.近地面風吹向郊區
【2】圖中綠化帶,對城市空氣起到的作用是( )
A.增溫和增濕B.凈化和增溫
C.凈化和增濕D.減濕和降溫
【答案】
【1】A
【2】C
【解析】
【1】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區的土壤、植被吸熱快而熱容量小,加上城市各項活動排放大量“廢熱”,使得同一時間市區近地面氣溫普遍高于周圍的郊區氣溫,故A正確;市區氣溫高,氣流以上升為主,近地面氣壓較低,BC錯誤;郊區氣溫相對較低,氣流以下沉為主,近地面氣壓較高,近地面風由郊區吹向市區,D錯誤。
故選A
【2】如果此圖是城市熱島環流側視圖,根據上題分析,近地面風由郊區吹向市區,圖中的綠化帶,位于熱島環流圈之內,通過植物的蒸騰作用,對城市空氣起到的作用是凈化和增濕.
故選C
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區的土壤、植被吸熱快而熱容量小,使得同一時間城區氣溫普遍高于周圍的郊區氣溫,高溫的城區處于低溫的郊區包圍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島嶼,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城市熱島效應。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大氣受熱過程圖,回答下列問題。
【1】使近地面大氣溫度升高的熱量傳遞過程順序是 ( )
A. ①—②—③
B. ①—④—②
C. ②—③—④
D. ③—④—②
【2】氣象諺語有“露重見晴天” 的說法,與此現象直接相關的箭頭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甲、乙、丙為世界三種典型的農業地域類型。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甲農業地域類型可能位于()
A.亞洲印度恒河平原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美國中部平原D.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
【2】與乙農業地域類型相比,丙農業地域類型的顯著特點是()
A.生產規模大B.機械化程度高C.商品率高D.市場適應性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如圖為南方某中等城市附近,被稱為“千島湖”的水庫中的一座面積約2平方千米的小島等高線地形圖(等高距為10米),島上農戶以從事水果種植業和漁業為主。島上的農戶主要種植李樹和橘樹。農戶在收獲李子時發現,a處的李子比b處的李子平均果徑大,但a處的果子成熟比b處晚一周左右。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b處的果子成熟早的原因是( )
A.坡度小B.植被稀疏
C.降水適中D.光照條件好
【2】a處果子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條件好B.晝夜溫差大
C.空氣濕度大D.水肥條件好
【3】近年來,島上的農戶把部分橘樹枝剪掉,嫁接上橙子。出現同樹異果的有趣景象,橘子黃時,橙子色青。農戶的這一做法主要受以下哪一因素的影響( )
A.市場因素B.氣候變化
C.橙子產量高D.旅游發展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下圖示意喀斯特地區模擬不同降雨強度(指單位時間內降雨量,單位為 mm/h)下,地表徑流量與侵蝕產沙量的變化過程。
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降雨強度為 40mm/h 時,地表徑流量較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泥沙量少B. 下滲率大
C. 地面崎嶇D. 降雨歷時短
【2】降雨強度為 140mm/h 時,降雨歷時 35 分鐘后,侵蝕產沙量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流量變大B. 流速變快
C. 土質變松D. 土層變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甲、乙、丙、丁示意氣壓帶、風帶的位置,箭頭表示氣流運動方向。讀下圖完成問題。
【1】圖中氣壓帶、風帶名稱的判斷, 正確的是( )
A.甲—副極地低氣壓B.乙—盛行西風帶
C.丙—東北信風帶D.丁—副熱帶高氣壓帶
【2】圖示季節( )
A.澳大利亞北部盛行東南風B.夏威夷高壓強盛
C.東非高原動物大規模南遷D.杭州地區高溫多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三地區的農業資料比較圖”,完成下面小題。
【1】與圖示資料相符合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
A.甲——美國商品谷物農業B.甲——城郊乳畜業
C.丙——亞洲水稻種植業D.乙——澳大利亞混合農業
【2】下列屬于甲地區發展農業的主要優勢條件的是( )
A.地廣人稀,土地面積廣闊B.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C.常年高溫少雨的氣候D.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不同人口增長方式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人口規模是衡量環境承載力的唯一指標
B. 制約環境承載力的首要因素是資源
C. 我國目前人口增長方式屬于甲方式
D. 乙方式也會出現人口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②環節的名稱是________,南水北調工程屬于人類改造水循環中的_________環節(用圖中數字表示)。
(2)如果該圖的陸地地處亞歐板塊、東部的海洋地處太平洋板塊,則這兩個板塊交界處會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
(3)從地質構造上看,丙地屬于________;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
(4)從地貌上看,乙處是______,由河流的________作用而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