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建筑容積率是指項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全部建筑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城市功能區容積率最高的是 ( )
A. 商業區 B. 住宅區 C. 工業區 D. 倉儲區
【2】關于下列城市容積率說法正確的是 ( )
A. 北京比哈爾濱容積率高是因為經濟發達 B. 香港比廣州容積率高的原因是緯度低
C. 巴西利亞城市容積率低是因為緯度低,濕熱 D. 莫斯科城市容積率較低是因為樓間距較大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西湖龍井歷史悠久,為我國名茶之首,也是G20峰會指定用茶。西湖龍井產于西湖附近的群山之中,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該地區茶企業通過整合特色山水,發展了集茶種植、茶葉加工儲存、旅游和文化為一體的現代茶產業。
結合材料,分析其發展現代茶產業的有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去食堂就餐用餐卡,去圖書館借書用借書卡,進電子閱覽室還需再辦一張卡……如今的大學生手里的卡可真不少,使用起來自然也極不方便,山東電信推出的“翼機通”系統已經在全省60多所高校亮相,學生只需一部手機,就可以實現校園內就餐、借書、上網“暢通無阻”。據此回答下列小題。
【1】“數字校園”是指
A. 對校園內所有信息資源的數字化
B. 遠程教育和網上學校
C. 計算機輔助教學
D. 建設虛擬學校
【2】有關“數字校園”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可以對校園內的信息資源進行全面的數字化
B. 建設校園網絡需要用網絡、通信技術
C. 數字校園只局限于校園內使用,無法面向社會
D. 利用校園網絡,教師可以在家中進行電子備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宣布:美國于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了太陽系。這是第一個進入了星際空間的人造天體。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旅行者”1號在發射后的飛行過程中( )
A. 穿越了密集的小行星帶
B. 先后穿越了類地行星、遠日行星、巨行星這些行星軌道面
C. 共觀測到六次太陽耀斑的周期性活動變化
D. 觀測到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自轉方向全部相同
【2】目前,“旅行者”1號應位于( )
A. 地月系 B. 太陽系 C. 銀河系 D. 河外星系
【3】若“旅行者”1號在今后的飛行過程中發現一顆適合生命存在的行星,可推斷該行星( )
A. 自轉周期與地球相同 B. 可能存在液態的水
C. 大氣成分以氮、氧為主 D. 表面有肥沃的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太湖平原氣候溫和濕潤,水網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三大桑蠶基地之一,素以“魚米之鄉”而聞名。吐魯番盆地的自然條件和人文景觀,有許多方面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堪稱獨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強烈興趣。所產長絨棉、瓜果品種優異,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馳名中外。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1】在我國的地理分區中,太湖平原和吐魯番盆地都是在兩個不同的區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 )
A. 緯度差異巨大 B. 空間距離遙遠
C. 中間相隔很多地形區 D. 整體狀況區別明顯
【2】兩地農業發展所處的階段是( )
A. 太湖平原和吐魯番盆地的農業都已經進入成熟時期
B. 太湖平原的農業已經進入成熟時期,吐魯番盆地處于發展初期
C. 太湖平原已經進入衰落時期,吐魯番盆地正處于蓬勃發展之中
D. 太湖平原農業正在蓬勃發展,吐魯番盆地正處于轉型期
【3】兩地農業發展的制約性因素是 ( )
A. 太湖平原土地減少,吐魯番盆地勞動力不足
B. 太湖平原土壤貧瘠,吐魯番盆地土壤礦物質缺乏
C. 太湖平原土地租金過高,吐魯番盆地距離市場過遠
D. 太湖平原氣象災害多發,吐魯番盆地過于干燥
【4】兩地農業的發展方向分別是( )
A. 太湖平原和吐魯番盆地都以農耕業為主
B. 太湖平原注重發展外向型農業,吐魯番盆地立足于旱作農業
C. 太湖平原突出農業技術的投入,吐魯番盆地保持自然農業模式
D. 太湖平原改水田為旱地,吐魯番盆地注意灌溉農業的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今年8月,第18號臺風“溫比亞”在浙江和上海一帶登陸,給我國中東部以及華北地區帶來了大量的降水,部分城市出現了嚴重的內澇災害。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關于臺風“溫比亞”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在登陸之前,上海地區吹東南風 B. 會引發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C. 造成的災情可用GPS監測 D. 氣流呈順時針方向旋轉
【2】目前,對臺風最主要的監測手段是
A. 利用氣象衛星 B. 建立洪水預報系統
C. 利用探測氣球 D. 氣象臺人工監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許多詩句和歌詞中蘊藏著豐富的地理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1】“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反映的地理知識是
A. 臺北是地中海氣候,冬季降水較多 B. 臺北終年降水較多
C. 冬季風經海洋吹向臺北,帶來較多的降水 D. 臺北是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冬季
【2】“山陽薄霧散,山陰白雪密。”對該詩的理解正確的是
A. 如果該山在南半球,則“薄霧散”的山坡是南坡
B. 如果該山在北半球,則“白雪密”的山坡是北坡
C. 與“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所表達的意思相近
D. 與“山中歲月無甲子,四月才開二月花”所表達的意思相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城市發展過程表,完成下列小題。
主要指標 | 人口增加數的差異 | 發展階段 | ||
城區 | 郊區 | 整個都市區 | ||
1 | + | - | + | Ⅰ |
2 | ++ | + | +++ | |
3 | + | ++ | +++ | Ⅱ |
4 | - | ++ | + | |
5 | - | + | ±0 | 停滯期 |
6 | -- | + | - | Ⅲ |
7 | -- | - | --- | |
8 | — | -- | --- | Ⅳ |
9 | + | -- | - | |
10 | + | - | + | Ⅴ |
+:人口增加 ++:大幅度的人口增加
-:人口減少 --:大幅度的人口減少
【1】表中Ⅰ、Ⅱ、Ⅲ、Ⅳ、Ⅴ依次表示( )
A. 城市化—城市郊區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
B. 城市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區化—城市化
C. 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區化—再城市化—城市化
D. 城市化—城市郊區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
【2】城市郊區化是一個( )
A. 城區人口逐漸減少,郊區人口大大增加,整個都市區人口減少變慢的過程
B. 城區人口逐漸減少,郊區人口大大增加,整個都市區人口增加變慢的過程
C. 城區人口逐漸減少,郊區人口大大減少,整個都市區人口減少變慢的過程
D. 城區人口逐漸增加,郊區人口大大減少,整個都市區人口增加變慢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 6:環境保護)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熱島強度指城區溫度與郊區溫度的差異程度,一般分為五級,每級溫度相差 0.5℃,其中,一級最弱,五級最強。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熱島效應越來越影響著 城市生態環境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引起了各地政府及市民的廣泛關注。下圖為 1987~ 2010 年武漢市城區面積、水域面積和植被覆蓋率、五級熱島面積統計表。
年份 | 城區面積(km2) | 水域面積(km2) | 植被覆蓋率(%) | 五級熱島面積(km2) |
1987 | 150 | 269 | 37.3 | 35 |
1994 | 250 | 257 | 28.9 | 68 |
2010 | 450 | 227 | 22.8 | 156 |
分析武漢市熱島強度不斷加劇的主要原因及應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