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部各圈層中,地幔層的特點是
[ ]
A.平均厚度60~70千米
B.上層為硅鋁層,下層為硅鎂層
C.平均每深100米,地溫增高3℃
D.地幔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及圖,完成相關問題。(18分)
2011年1月3日4時20分,智利中部地區(38.2°S,73.3°W)
發生里氏7.1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約30公里,震中距智
利首都圣地亞哥市約590公里。
(1)地震發生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地震通過地震波向外釋放出能量
B.地球的內能主要來源于太陽輻射
C.地震發生時,首先到達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橫波 地球內部圈
D.發生在海洋中的強烈地震不會對人類產生危害 層示意圖
(2)地震發生時,在太平洋上 ( )
A.只測到橫波 B.只測到縱波
C.同時測到橫、縱波 D.均測量不到
(3)結合圖判斷兩個不連續面A為_______,B為_______,地震波通過B界面時,波速變化有何特征?
(4)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圈層名稱:C__________,D+E________,F+G________。
(5)如何推斷地球內部各圈層的物質是固態還是液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年江蘇省如皋市五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調研考試地理卷 題型:多選題
上天、入地、下海是人類自古以來的三大夢想。“入地研究”在人類認識自然、探索未知領域方面的重要意義,不遜于載人航天。世界上最早的科學鉆探活動開始于海洋。第一個科學鉆探計劃是美國的“莫霍面鉆探計劃”。該計劃于上世紀50年代末啟動,目的是要鉆透莫霍面,該計劃在水深948米的海底往下鉆進315米后,最終因難度大而且費用高昂而作罷。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小題1】在地球內部圈層中,莫霍界面劃分開的兩個圈層是 ( )
A.地殼 | B.地幔 | C.地核 | D.巖石圈 |
A.A+B是地殼 | B.A+B+C是地幔 |
C.D是軟流層 | D.C+D+E是地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安徽省同步題 題型:材料分析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北京時間),我國四川汶川縣(31.0°N,103.4°E)發生里氏8.0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破壞性巨大。
材料二 右圖為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
(1)地震發生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震通過地震波向外釋放出能量
B.地球的內能主要來源于太陽輻射
C.地震發生時,首先到達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橫波
D.發生在海洋中的強烈地震不會對人類產生危害
(2)地震發生時,在農田里耕作的農民感受是 ( )
A.左右搖晃 B.上下顛簸 C.先左右搖晃,后上下顛簸 D.先上下顛簸,后左右搖晃
(3)結合材料二判斷兩個不連續面:A為 ,B為 ,地震波通過B界面時,波速變化有何特征? (4)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圈層名稱:C ,D+E ,F+G 。
(5)如何推斷地球內部各圈層的物質是固態還是液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北京時間),我國四川汶川縣(31.0°N,
103.4°E)發生里氏8.0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破壞性巨大。
材料二 右圖為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
(1)地震發生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震通過地震波向外釋放出能量
B.地球的內能主要來源于太陽輻射
C.地震發生時,首先到達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橫波
D.發生在海洋中的強烈地震不會對人類產生危害
(2)地震發生時,在農田里耕作的農民感受是 ( )
A.左右搖晃 B.上下顛簸 C.先左右搖晃,后上下顛簸 D.先上下顛簸,后左右搖晃
(3)結合材料二判斷兩個不連續面:A為 ,B為 ,地震波通過B界面時,波速變化有何特征?
(4)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圈層名稱:C ,D+E ,F+G 。
(5)如何推斷地球內部各圈層的物質是固態還是液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