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作物生育期一般指作物從播種到種子成熟所經歷的時間。下圖為吉林省作物生育期(5月-9月)內等積溫線(多10℃)的空間分布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影響吉林省作物生育期內等積溫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緯度 B. 海陸位置 C. 季風 D. 地形
【2】與吉林省作物生育期內等積溫的變化呈負相關的是
A. 雨水下滲量 B. 海平面高度 C. 凍土層厚度 D. 無霜期
【3】吉林省作物生育期內等積溫的變化對當地農業產生的影響是
A. 改變耕作制度 B. 豐富作物品種
C. 減輕病蟲害 D. 加重旱災程度
【答案】
【1】D
【2】C
【3】B
【解析】
【1】讀圖可知,圖中吉林省作物生育期內等積溫線大體從東南向西北逐漸增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吉林省地形自東向西逐漸降低,東南部為山地,西北為平原,所以影響作物生育期內等積溫線分布的因素為地形,故選D。
【2】雨水下滲量與積溫關系不大,A錯。海平面高度是海水平均高度,與溫度無關,B錯。凍土層厚度越厚,積溫越低,C對。無霜期越長,積溫越高,呈正相關,D錯。故選C。
【3】凍土可知,吉林省作物生育期內等積溫的變化比較大,從2400-3100之間,適宜多種作物的生長,有利于豐富作物品種,由于積溫數值范圍及無霜期基本穩定,所以耕作制度不會變化,圖示積溫總體呈上升趨勢,不會減輕病蟲害,是否干旱與降水量與蒸發量有關,故選B。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北方地區的人們毀林開荒,破壞植被,將導致地理環境發生變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仔細分析,把A~D填在圖中適當的方框內。
A.徑流加大 B.水土流失 C.地表侵蝕 D.氣候趨向干旱
(2)人們毀林開荒,改變的地理要素是________,但卻引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氣候等要素隨之變化,這反映出自然地理環境的________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某區域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若在漢江乙水庫以上河段大力發展水稻種植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是 ( )
A. 甲區域土地荒漠化、鹽堿化加劇
B. 乙水庫庫容逐漸減小
C. 漢江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減小
D. 漢江下游雨季地下水位下降
【2】為緩解漢江流域乙區域人地矛盾,符合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是 ( )
A. 圍湖造田,擴大耕地面積
B. 發展水產養殖和農產品加工業
C. 從乙區域向甲區域移民
D. 修建水電站,開發水能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年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工業生產面臨“用工荒”局面。根據相關知識,完成下面各小題。
【1】上圖是4種工業的生產成本構成圖,最有可能面臨“用工荒”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用工荒”對沿海地區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是( )
A. 勞動力回流第一產業,第一產業比重提高
B. 刺激科技創新,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C. 勞動力數量減少,平均工資下降
D. 資金投入減少,生產總值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科研團隊為解決某地區飲水問題設計了壩窖聯蓄工程(如下圖),利用淤地壩攔蓄溝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存儲。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上圖中引水臥管的獨特設計,主要目的是
A. 減少引水雜質 B. 方便引水管自流
C. 防止泥沙淤積 D. 過濾水中污染物
【2】建設壩窖聯蓄工程除了解決飲水問題,還可以
A. 增加地表徑流 B. 減少土地鹽堿化
C. 緩解水土流失 D. 增加水汽輸送量
【3】最適合該工程推廣的地區是
A. 東南丘陵 B. 河套平原 C. 黃土高原 D. 藏北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坑院是豫西黃土高原地區的一種傳統民居,多分布在平坦的塬面上,窯洞內冬暖夏涼,院落四周的窯洞上方黃土層經常需要壓實。如今大量的地坑院正在消失,遭廢棄或填埋。下圖為該地區地坑院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地坑院院心天井通常會栽種一顆樹,其最主要目的是
A. 美化環境 B. 夏季遮蔭 C. 安全警示 D. 保持水土
【2】夏季地坑院窯洞內空氣濕度很大,原因是
A. 窯頂雨水下滲 B. 院心天井積水
C. 窯內氣溫過高 D. 窯內外溫差大
【3】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當地許多村落開始填埋地坑院,其原因最可能是
A. 建筑技術進步 B. 緩解耕地緊缺
C. 交通用地不足 D. 生活條件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引黃入冀補淀工程是國家繼南水北調工程后實施的又一重大跨流域調水工程,于2017年10月通水。白洋淀(淀為淺湖)上游接納海河水系中大清河上源唐河來水,下游由大清河排出。白洋淀水域面積366km2,對當地生態環境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受自然、人為等因素的影響,白洋淀多次出現干淀。1983年至1988年,白洋淀曾連續5年干淀。2014年6月,河北省政府將容城縣、雄縣、安新縣列為淺層地下水禁采區,將安新縣城區列為深層地下水禁采區。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河北省保定市所轄雄縣、容城、安新3縣設立國家級新區。雄安新區初始可能承載100萬人左右,發展比較好的話可能達到200—300萬人。下圖為引黃入濟淀線路圖。
(1)試推測造成白洋淀多次干淀的自然原因。
(2)說明白洋淀面積萎縮可能引發的生態問題。
(3)簡析河北省政府將容城縣、雄縣、安新縣列為淺層地下水禁采區,將安新縣城區列為深層地下水禁采區的主要目的。
(4)簡述引黃入冀補淀工程的實施對雄安新區建設和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在黃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監測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m的位置與監測起始點的距離。起始點是位于海岸一側的固定點。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1975~2004年,該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蝕、淤積的變化趨勢是( )
A. 持續淤積 B. 先侵蝕、后淤積
C. 持續侵蝕 D. 先淤積、后侵蝕
【2】推測1992~1997年期間( )
A. 黃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 黃河入海年徑流量減少
C. 黃河流域植被覆蓋率降低
D. 黃河沿岸農業灌溉面積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間,我國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冀、大東北“四大經濟圈”三大產業結構的變化情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面小題。
四大經濟圈三大產業結構變化比較表(%)
【1】四大經濟圈2002~2003年產業結構的變化特點是 ( )
A. 第一產業比重上升,第二、三產業比重下降
B. 第一、二產業比重上升,第三產業比重下降
C. 第二產業比重上升,第一、三產業比重下降
D. 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三產業比重上升
【2】與其他經濟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區單位GDP能源消耗量較低,主要原因是( )
A. 第一產業比重較低 B. 第二產業輕工業比重大
C. 勞動力素質比較高 D. 生產設備比較先進
【3】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長江三角洲產業結構調整中,下列工業的比重將上升的是
( )
①勞動密集型工業 ②資金密集型工業、奂夹g密集型工業、苜Y源密集型工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