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2013年11月3日,我國首個《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出臺,《規劃》明確全國的資源型城市有262個。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資源型城市在資源開發利用中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是
A. 勞動力資源短缺B. 煤炭資源日趨枯竭
C. 土地資源減少D. 森林資源銳減
【2】借鑒魯爾區發展經驗,加快該地區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有效途徑有
①加大產業結構的調整 ②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③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 ④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下圖為地球上某日一條完整的晨線,AC為晨線的頂點,B點為晨線的中心點,晨線為東北-西南走向,A點的地理坐標為(74°N,150°E)。
完成下面小題。
【1】A點與C點的經度數相差是
A. 0B. 90C. 180D. 160
【2】C點位于北京的
A. 西南B. 東南C. 東北D. 西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面四幅圖,完成下面小題。
【1】①~④四地中位于北京(116°E,40°N)東南方向的是 ( )
A.④B.①C.③D.②
【2】四幅圖中陰影部分所表示的經緯線方格,面積最大的是 ( )
A.甲B.乙C.丙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夜晚某湖泊兩岸近地面風向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簡述圖中風的形成過程。
(2)湖面A處與對應高空A處氣壓在成因上有何不同?
(3)據圖分析,氣壓在空間分布上有何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反照率指對某表面而言的總的反射輻射通量與入射輻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對太陽短波輻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參量。下圖為1980—2012年格陵蘭地區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線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格陵蘭反照率變化”出現明顯的波動下降趨勢,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
①全球氣候變冷 ②全球氣候變暖
③冰川融化加劇 ④冰川面積擴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分析“格陵蘭反照率變化”可知,氣候變化對西伯利亞地區的影響有( )
①可以大面積種植亞熱帶作物 ②森林帶分布范圍向南擴展
③高山針葉林帶上限位置升高 ④北部海岸線位置向南退縮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陰影部分發展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
A.混合農業B.季風水田農業
C.商品谷物農業D.大牧場放牧業
【2】下列哪一項不是該農業地域類型顯著優勢( )
A.合理安排農業活動B.勞動力充足C.具有很大靈活性D.充分保持土壤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某區域年降水量分布狀況。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示區域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特點是
A.東部多B.西部多C.沿海多D.內陸多
【2】影響該區域東、西岸降水差異的主導因素是
A.太陽輻射B.緯度位置C.洋流D.地形
【3】甲區域是牧牛業區,其發展的優勢條件是
A.地廣人稀,地價低廉B.氣候濕潤,牧草多汁
C.地形多山,草類繁多D.高度機械化,商品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某區域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區域
A. 山脈兩側自然地理環境差異顯著
B. 山地與小興安嶺相比,生物種類更豐富
C. 河流流量大且穩定,含沙量小
D. 降水量從沿海向內陸逐漸減少
【2】該區域
A. 對農業生產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是滑坡和泥石流
B. 擴大水稻種植面積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措施
C. 有色金屬資源開發可加重植被破壞和土地鹽堿化
D. 建設水電站可以有效地緩解區域能源緊張狀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奧卡萬戈三角洲(圖中的A三角洲),亦稱“奧卡萬戈沼澤”,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三角洲,由奧卡萬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 奧卡萬戈及其周邊地區區域圖。
(1)據材料一和材料二,試從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過程。
(2)據材料二,分析甲、乙兩地區沙漠成因的差異。
(3)據材料二,從聚落規模、聚落發展兩個角度比較丙、丁聚落,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