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馬來半島降水分布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甲地冬半年和夏半年降水差異大,主要原因是
A.該地風向隨季節發生改變 B.溫度差異,造成蒸發量不同
C.距海洋近,受海洋影響大 D.洋流性質隨季節發生改變
【2】到馬來半島旅行,易看到
A.成片的橄欖園 B.稀疏的旱生灌木
C.茂盛的雨林 D.茫茫的草原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5中左圖為世界某區域圖,右圖為甲乙之間地形的變化過程示意圖(階段一——三為由早到晚),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簡述甲乙之間地形的變化對東部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2)實地考察發現階段三時期山脈西坡雪線比東坡低,試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3)丙地所在國從粗放的放牧業發展成為世界性的畜產品供應基地,其農業區位因素發生了哪些
變化?
(4)丙地區目前有大量的荒地,隨著世界人口增長和對糧食需求的增加,有人認為,隨著科技的進
步,該地區有可能成為商品糧生產基地。你是否同意此觀點,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1:美國人口增長示意圖。
(1900~2008年)
材料2:美國人均壽命變化示意圖。(1900~2008年)
材料3:美國人口密度示意圖。
材料4:美國人口構成情況。
材料5: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南方農業經濟不景氣,加上農
業機械化的發展,出現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進入城市尋找職業。
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黃河下游廣大地區連年遭災,大批中原饑民為謀生計,冒著被懲罰的危險,背井離鄉“闖”入人煙稀少、土壤肥沃的東北地區,史稱“闖關東”。
(1)根據材料1、2、3、4,簡要概括美國人口特點。
(2)從環境人口容量分析,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南方和中國華北都出現大批人口向該國東北遷移的原因。
(3)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國東北部老工業區的人口大量遷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地各類農業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示意圖。
【1】影響 X、Y、Z 三地農作物分布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A.市場 B.勞動力
C.水源 D.氣候
【2】如果在 X、Y、Z 三地發展花卉種植、乳牛飼養、小麥生產,最合理的是
A.X 地種植小麥的經濟效益最高
B.距城市20 千米~60千米遠的地方適合飼養乳牛
C.Z 地應發展花卉種植
D.小麥生產應位于距城市40 千米~100 千米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示意某國人口數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長率狀況,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國
A.環境人口容量小,人口問題突出
B.人口遷入率高,人口數量增加快
C.人口以自然增長為主,增速趨緩
D.經濟發達,人口老齡化十分嚴重
【2】圖2中反應該國2011年的人口年齡結構的序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環境保護】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項最新科學調查發現,全球海洋表面漂浮著約5.3萬件塑料垃圾,總重量接近27萬噸,這些塑料垃圾中絕大部分寬度不足5毫米。下圖示意太平洋海域的塑料垃圾分布(圖中白色斑點表示塑料垃圾集中之處)。
闡述海洋塑料垃圾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某島嶼的等降水量線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中信息推測,引起甲地附近等降水量線彎曲的主要原因是
A.山脈南北走向
B.暖流自北向南流
C.山谷地形有利于暖濕氣流匯集抬升
D.位于海灣
【2】該島自然環境的地域分異
A.東西差異小,南北差異小 B.主要表現為沿海和內陸的差異
C.東西差異大,南北差異小 D.東西差異小,南北差異大
【3】該島嶼生物多樣性、獨特性十分突出,與其關聯較小的因素是
A.地形、氣候條件復雜 B地質條件復雜
C.熱帶叢林廣布 D.與大陸分離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____ basic first-aid techniques will help you respond quickly to emergencies.
A. KnownB. Having known C. KnowingD. Being known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