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來說,古茶樹是指生長樹齡在百年及以上的茶樹。貴州省是世界上古茶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據統計,貴州省200年以上的古茶樹在15萬株以上,千年以上的古茶樹有近千株,最大的古茶樹胸徑約180厘米,其中大多分布在大山深處。從理化指標看,古樹茶的酚氨比在10.5:1左右,這說明貴州省的古茶樹既可以生產最好的綠茶,也可以生產最好的紅茶。除此之外,古茶樹具有很高的科研、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
(1)分析貴州省古茶樹大多分布在大山深處的原因。
(2)簡析圍繞古茶樹這一稀有資源可開發的主要產業。
(3)指出古茶樹資源開發利用的不利條件。
(4)請就如何保護古茶樹資源,提出建議與措施。
【答案】(1)貴州省所處緯度偏低,大山深處海拔較高,氣候溫和濕潤,多云霧,日照弱,排水條件好,適宜古茶樹生長;大山深處人煙稀少,耕作方式相對落后,人類活動強度小,有利于保留古茶樹資源 (2)古茶樹生長的茶葉可以加工成最好的綠茶和紅茶有利于發展茶葉加工工業;利用古茶樹資源,人工栽培擴大古茶樹的種植規模;古茶樹具有一定的科研、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適宜發展古茶樹旅游業 (3)大山深處交通閉,遠離消費市場;經濟落后,開發資金短缺;勞動力質較低,加工水平鉸低;生態環境脆弱,不適宜大規模開發利用(任答3點) (4)制定與實施全面、系統、強制性的保護古茶的法律法規;成立貴州老古茶樹保護領導機構,發揮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做好全省古茶樹的普查和資料匯總工作,,對古茶樹實行電子化監管;加強村古茶樹文化及產品品牌宣傳力度,提升人們對古茶樹重要性和價值性的認識:設立貴州省古樹安資金,加強全省古茶樹的保護修復工程(任答3點)
【解析】(1)貴州省古茶樹大多分布在大山深處的原因要從自然條件及人類活動對古樹的影響角度分析。從自然條件看,貴州省所處緯度偏低,大山深處海拔較高,氣候溫和濕潤,多云霧,日照弱,排水條件好,適宜古茶樹生長。從人類活動的影響看,由于大山深處,人口稀少,對于古樹的破壞小,有利于古樹保護。
(2)圍繞古茶樹這一稀有資源可開發的主要產業包括相關產業,茶葉加工、發展古樹旅游及擴大種植規模等。
(3)古茶樹資源開發利用的不利條件主要從市場、交通及勞動力和生態環境角度分析。大山深處交通閉,遠離消費市場;經濟落后,開發資金短缺;勞動力質較低,加工水平鉸低;生態環境脆弱,不適宜大規模開發利用等。
(4)保護古茶樹資源的建議與措施主要從政府、經濟、公眾參與等角度分析。具體包括制定與實施全面、系統、強制性的保護古茶的法律法規;成立貴州老古茶樹保護領導機構,發揮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做好全省古茶樹的普查和資料匯總工作,對古茶樹實行電子化監管;加強村古茶樹文化及產品品牌宣傳力度,提升人們對古茶樹重要性和價值性的認識:設立貴州省古樹安資金,加強全省古茶樹的保護修復工程等。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部分地點春耕春播時間示意圖。讀圖,回答第下面小題。
【1】我國東部季風區春耕春播時間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①地形 ②太陽輻射 ③降水 ④土壤 ⑤農作物種類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2】地膜覆蓋是一種簡易高效的農業栽培技術,具有提高土壤溫度、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減弱土壤侵蝕的作用。下列四地在春耕春播過程中采用地膜覆蓋綜合效果最好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由圖示春耕春播時間的差異可以推斷出圖中甲、乙、丙、丁四地中( )
A. 甲地的單位耕地面積年產量高于丙地
B. 乙地水稻的生長周期短于丁地
C. 丙地與丁地的耕地類型不同
D. 丁地一年中農作物收獲的次數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自然資源一直被認為是經濟增長極其重要的一個因素。但縱觀世界范圍,既有依靠豐裕自然資源走向發達的“資源福音”現象,也有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卻表現經濟跡象糟糕的“資源詛咒”現象。下圖為我國8個典型煤炭資源型省區人均GDP增長率和年均煤炭產量等信息。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圖示8省區中,內蒙古人均CDP較高的主要原因是
A. 畜牧業發達,奶制品產貝大
B. 環境承載力大,資源較豐富
C. 工業基礎雄厚,制造業發達
D. 煤炭產量較大,人口總量小
【2】與山西省相比,內蒙古
A. 煤炭資源更豐裕 B. 煤炭工業較為落后
C. 煤炭產業鏈延伸力度較大 D. 能源消費市場差別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工業4.0的核心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產品、機器、資源和人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信息通信技術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這種模式實現了生產由集中型控制轉變為分散增強型控制,產品由大規模同質性生產轉變為個性化定制生產,以及用戶由部分參與或不參與轉變為全過程參與。下圖為工業1.0—4.0的發展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影響每次工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關鍵因素是
A. 動力的變化 B. 政策的支持
C. 技術的創新 D. 交通的發展
【2】下列因素中,最能促進工業4.0模式形成的是
A. 用戶消費的同質化 B. 產品銷售的靈活化
C. 企業類型的多元化 D. 市場需求的個性化
【3】相對于工業2.0與工業3.0,工業4.0的優勢是
A. 產業集聚增強 B. 企業沒有產能過剩問題
C. 工廠無環境污染 D. 產品設計無需用戶參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中A點到E點的時間間隔為一個( )
A. 恒星年 B. 恒星日 C. 回歸年 D. 太陽日
【2】P點正午時陽光能直射深井井底的現象一年內有( )
A. 一次 B. 兩次 C. 無 D. 多次
【3】一年內南極圈內有極晝現象且發生極晝現象的地區范圍越來越大的區間為()
A. A→B B. B→C C. C→D D. 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城市內工業生產空間與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相互交織和相互影響。根據三者之間的空間關系,可將其歸納為以下3種空間分布模式:交錯分布模式、零散分布模式、集中分布模式。如下圖所示,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關于三種空間分布模式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距離城市中心最遠的是模式I
B. 對城市環境影響最大的是模式Ⅱ
C. 地租水平最高的是模式Ⅱ
D. 工業生產規模最大的是模式Ⅲ
【2】最適合在模式I區域布局的工業企業類型是
A. 服裝制造廠 B. 飛機制造廠 C. 煉鋁廠 D. 物流倉儲廠
【3】模式Ⅲ布局的優勢有
①有利于降低企業內部交易成本②有利于加強企業間信息交流與技術協作③有利于共用基礎設施 ④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火地島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島嶼,西部和南部山地為安第斯山脈余脈。東部和北部為平緩低地,覆蓋第四紀冰川沉積和火山灰礫,多湖泊和沼澤濕地島上雪線高度僅500~800米,有很多樹木,樹冠形狀奇特,當地稱作“醉漢樹”,圖示為火地島及其周邊區域圖。回答下列各題。
【1】關于圖示島嶼敘述正確的是
①西部沿岸暖流增濕,東部沿岸寒流減濕②山脈大致呈南北向,山脈阻擋,形成西部多雨區和東部雨影區
③島上湖泊多為冰川作用形成④地處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擠壓處,多火山地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火地島上雪線高度僅500~800米的主要因素是
A. 緯度 B. 海拔 C. 海陸位置 D. 地形
【3】據圖推測“醉漢樹”的樹冠朝向
A. 西北 B. 西南 C. 東南 D. 東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奧里諾科河和亞馬孫河是南美洲兩條重要的河流。奧里諾科河中下游流經奧里諾科平原,河口附近濕地廣布。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巴西人自豪地稱之為“河海”。下圖為南美洲(局部)水系圖。
(1)分析奧里諾科河河口附近濕地廣布的原因。
(2)分析亞馬孫河成為“河海”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亞洲西部,有一條弧形的狹長地帶,猶如一彎新月,土壤很肥沃,因此有人稱它為“新月沃地”。這里萌發了古農業文明,也是兩河文明的發源地。結合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關于甲、乙兩地氣候對該地農業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地河谷地帶存在嚴重的鹽漬化問題,影響農業生產
B. 甲地日照強、氣溫高、風大、相對濕度小,多沙塵、風暴潮等氣象災害
C. 乙地冬季降水較多,發展農業無需灌溉
D. 乙地氣溫年較差較大,農業單產高
【2】“新月沃地”萌發了古農業文明,也是兩河文明的發源地。下列對其成因評述正確的是()
A. a、b兩河徑流量小,水源不足 B. 瀕臨海灣,自然災害遠遠多于其他地區
C. 臨近波斯灣,氣候相對其他地區較為溫和 D. 多為荒漠土,不適于耕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