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讀非洲塞內加爾河流域圖、塞內加爾河①、②兩地徑流量變化曲線圖和③地氣候資料統計圖。
材料二 每年5、6月,來自撒哈拉沙漠強烈干熱的哈馬丹風影響塞內加爾河流域,往往使流域北部的農業生產遭受重創,大批莊稼幼苗死亡,不得不重播或改種其他作物。
(1)比較塞內加爾河①、②兩地洪峰流量的差異并分析原因。
(2)簡析塞內加爾河流域北部5、6月經常出現大批莊稼死亡的原因。
(3)漁業占塞內加爾國內生產總值的30%左右,為該國第一大創匯產業。分析漁業成為塞內加爾經濟支柱的原因。
【答案】(1)差異:②地流量大于①地,且流量最大的月份早于①地。原因:②地處于上游,氣候濕潤,降水量大,多支流,雨季出現時間早;①地處于下游,氣候干燥,支流少,蒸發強,雨季出現時間晚。
(2)降水偏少,氣溫高,蒸發旺盛;莊稼處于幼苗期,抗干熱能力弱。
(3)靠大河和海洋,漁業資源豐富;經濟落后,產業結構單一;國內外漁業市場需求量大。
【解析】
考察了非洲區域的河流特征,氣候對農業的影響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狀況。難度不大,對學生思維邏輯能力要求較強,要在聯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分析材料以及圖表。緊扣著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等特點,多角度綜合思維分析。
(1)比較兩個地區洪峰流量的差異,可以從流量的大小,以及洪峰出現的時間去比較,很明顯②的流量要大于①,并且②洪峰出現的時間要早,②季節差異大。從圖中可以看出兩個地區分別處于河流的不同位置,①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區,②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區,河流上游地勢落差大,并且降水量大,可達1500mm,支流多,容易出現短時間內匯聚大量水流的情況,河流匯水速度快,洪峰流量大,出現時間早,而下游地區地處于下游,降水量不足250mm,氣候干燥,蒸發強,沿岸寒流經過,減濕作用明顯,從圖中可以看出,支流少,③地雨季出現時間晚,導致①地流量洪峰時間也較晚。
(2)有材料可知,每年5、6月,來自撒哈拉沙漠強烈干熱的哈馬丹風影響塞內加爾河流域,往往使流域北部的農業生產遭受重創,此時的氣候是干熱特征,哈馬丹風的到來,帶來了極端干燥的空氣,使本區的空氣相對濕度急劇下降。空氣也隨之由濕潤變得干燥,植物生長缺乏水分,溫度過高影響植被的生長,大批莊稼幼苗死亡,幼苗抵抗干熱能力較弱,易死亡。
(3)考查工業的區位因素,漁業為該國第一大創匯產業,說明漁業占比重較高,從地理位置上或者原料分析,靠大河和海洋,漁業資源豐富,同時漁業占塞內加爾國內生產總值的30%左右,說明國內外漁業市場需求量大,本國對漁業的依賴性較高。考慮本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塞內加爾經濟很落后,產業結構比較單一。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洋流會影響沿岸的地理環境,影響海洋生物的分布和航海,會擴大海洋污染和加速海水凈化。讀某區域洋流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A. 強盛的西風影響
B. 亞馬孫河水的作用
C. 南、北赤道暖流的匯合
D. 海水密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廊橋又稱風雨橋,是在橋上加蓋廊屋的特殊橋梁。閩浙山區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橋。當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經一段時間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橋木料。清乾隆年間建于圖中甲處的古廊橋,建成不久即毀于山洪。數年后,在圖中乙處重建并保留至今。
材料二 閩浙山區某地地形
材料三 廊橋景觀圖
(1)依據當地自然條件,說明廊橋設廊屋的作用。
(2)分析甲處古廊橋當年被山洪沖毀的自然原因。
(3)乙處重建古廊橋采用“夏伐秋晾”的安排,從自然條件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4)當地建造古廊橋多采用木制構件,而少采用較為堅硬且防腐性能更好的石料,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不同地區河流的年徑流量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反映華北地區河流年徑流量變化特征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2】乙圖所示地區河流7月徑流量驟減的主要原因是
A. 冷鋒增強B. 反氣旋增強C. 亞洲高壓增強D. 準靜止鋒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為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紅樹林濕地面積變化表。讀表完成下面小題。
各省區紅樹林濕地面積的動態變化
引自:國家林業局.2001.中國紅樹林調查報告
【1】與1951年相比,2001年我國紅樹林濕地面積
A. 廣東減少比例最大 B. 廣西減少面積最大
C. 海南減少比例最小 D. 福建保護相對較好
【2】下列屬于紅樹林濕地的生態功能有①保護海岸②調蓄洪水③提供水源④維護生物多樣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歐洲阿爾卑斯山植被垂直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②自然帶分別表示
A. 高山灌木林帶、高山草甸帶
B. 針葉闊葉混交林帶、高寒荒漠帶
C. 高山草甸帶、高寒荒漠帶
D. 常綠闊葉林帶、高山草甸帶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北坡既是向陽坡,又是迎風坡
B. 北坡是向陽坡,南坡是迎風坡
C. 南坡既是向陽坡,又是迎風坡
D. 南坡是向陽坡,北坡是迎風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北半球某條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測得的徑流量隨季節變化曲線,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補給分別是
A. 雨水、雨水 B. 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 季節性積雪融水、雨水 D. 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2】該河流沿岸植被很可能是
A. 常綠闊葉林 B. 落葉闊葉林 C. 常綠硬葉林 D. 熱帶雨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材料和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國家《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指出,我國紡織服裝工業產業布局不盡合理,80%的生產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區。鼓勵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勢,承接產業轉移,發展紡織服裝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發展“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遠景目標》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員達1000萬左右。把人口發展納入城鄉經濟、社會規劃統籌考慮,利用區域規劃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遷移及承接部分服裝加工基地示意圖
(1)分析圖示服裝加工基地轉移和人口遷移的原因。(15分)
(2)據此說明產業轉移對安徽省未來人口遷移和城市化的影響。(1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由于區域環境的差異,世界上形成了多種農業地域類型。讀三種農業地域類型景觀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甲、丙農業地域類型共同的區位條件是
A. 地廣人稀B. 接近市場
C. 降水豐富D. 勞動力充足
【2】下列關于乙農業地域類型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機械化水平低B. 水利工程量大
C. 投入勞動力多D. 受市場影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