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表中我國北方某糧食產區1970年和1980年有關資料統計情況,解答相應問題。
|
耕地面積(萬公頃) |
森林草地覆蓋率(%) |
氣溫年較差 (℃) |
年降水量(毫米) |
河流含沙量 (%) |
糧食總產量(萬千克) |
人口(萬) |
1970年 |
4 |
18 |
33 |
4 30 |
1.5 |
9600 |
30 |
1980年 |
4.4 |
10 |
38 |
370 |
4. 5 |
9900 |
35 |
(1)該地區1970—1980年內土地利用構成明顯的變化是:耕地增長了約 %。
(2)該地區植被、氣候、水文等自然環境的變化主要表現為 。
(3)在這10年中,該地區每公頃平均產糧的變化及其原因
人均產糧的變化及其原因 。
(4)堅持可持續發展,改善該地區環境狀況急需采取的措施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地理教研室 題型:043
年份 |
耕地面積(萬 公頃) |
植被覆蓋率(%) |
氣溫年較差 (℃) |
年降水量(mm) |
河流含沙量(%) |
糧食總產量(萬千克) |
人口(萬) |
1970 |
4 |
18 |
33 |
430 |
1.5 |
9600 |
30 |
1980 |
4.4 |
10 |
38 |
370 |
4.5 |
9900 |
35 |
2000 |
4.1 |
18.2 |
32.5 |
460 |
1.3 |
11460 |
39.1 |
(1)該地區在1970~1980年間,土地利用方式的明顯變化是________;植被、氣候和水文等自然環境方面的變化是________;每公頃耕地平均糧食產量的變化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人均糧食產量的變化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對比2000年與1980年的情況,該區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可能采取過的措施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022
分析下表中我國北方某糧食產區的相關資料,回答問題。
年份 |
耕地面積(萬 公頃) |
植被覆蓋率(%) |
氣溫年較差 (℃) |
年降水量(mm) |
河流含沙量(%) |
糧食總產量(萬千克) |
人口(萬) |
1970 |
4 |
18 |
33 |
430 |
1.5 |
9600 |
30 |
1980 |
4.4 |
10 |
38 |
370 |
4.5 |
9900 |
35 |
2000 |
4.1 |
18.2 |
32.5 |
460 |
1.3 |
11460 |
39.1 |
(1)該地區在1970~1980年間,土地利用方式的明顯變化是________;植被、氣候和水文等自然環境方面的變化是________;每公頃耕地平均糧食產量的變化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人均糧食產量的變化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對比2000年與1980年的情況,該區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可能采取過的措施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年魯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五2.2生態問題及其表現練習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分析下表中我國北方某糧食產區1970年和1980年有關資料統計情況,解答相應問題。
| 耕地面積(萬公頃) | 森林草地覆蓋率(%) | 氣溫年較差(℃) | 年降水量(mm) | 河流含沙量(%) | 糧食總產量(萬Kg) | 人口(萬人) |
1970 | 4 | 18 | 33 | 430 | 1.5 | 9600 | 30 |
1980 | 4.4 | 10 | 38 | 370 | 4.5 | 9900 | 3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年魯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五2.2生態問題及其表現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分析下表中我國北方某糧食產區1970年和1980年有關資料統計情況,解答相應問題。
|
耕地面積(萬公頃) |
森林草地覆蓋率(%) |
氣溫年較差(℃) |
年降水量(mm) |
河流含沙量(%) |
糧食總產量(萬Kg) |
人口(萬人) |
1970 |
4 |
18 |
33 |
430 |
1.5 |
9600 |
30 |
1980 |
4.4 |
10 |
38 |
370 |
4.5 |
9900 |
35 |
1.該地區1970~1980年內土地利用構成明顯的變化是:耕地增長了約 %, 同時 等土地面積明顯減少。
2.該地區植被、氣候、水文等自然環境的變化主要表現為 。
3.在這10年中,該地區每公頃平均產糧的變化及其原因 ,人均產糧的變化及其原因 。
4.堅持可持續發展,改善該地區環境狀況急需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