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4中的甲圖為我國某區域等高線,乙圖為沿PQ線所作的巖層剖面圖。據圖判斷該地區的地質構造、地形及可能存在的資源分別是
A.背斜,山地,石油、天然氣 B.背斜,盆地,石油、天然氣
C.向斜,山地,地下水 D.向斜,盆地,石油、天然氣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圖14中甲為1978年各省工業GDP份額比重分布圖,乙為2001年各省工業GDP份額比重分布圖。回答29、30題。
29.1978年到2001年,我國各省工業GDP份額
①珠江三角洲上升②東南沿海地區上升③東北三省上升
④京津滬下降⑤工業份額低于2%的省份數量增長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30.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增長強勁其主要原因是
①經濟、科技力量強②臨近港澳,地理位置優越③國家政策的支持
④工業歷史悠久,產業基礎雄厚⑤資源能源豐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河北正定中學高三上學期第3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14中的甲圖為我國某區域等高線,乙圖為沿PQ線所作的巖層剖面圖。據圖判斷該地區的地質構造、地形及可能存在的資源分別是
A.背斜,山地,石油、天然氣 B.背斜,盆地,石油、天然氣
C.向斜,山地,地下水 D.向斜,盆地,石油、天然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我國種桑養蠶抽絲的歷史悠久,是世界上絲綢生產量與出口量最大的國家。桑蠶飼育適溫為20~30℃,養蠶周期一般需要40~60天。
2006年,我國實施“東桑西移” 戰略,把蠶繭主產區從東部的廣東、浙江、江蘇等省逐漸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圖14中的甲自治區在接受“東桑西移”的過程中桑蠶產業發展迅速,近年來蠶絲產量已經穩居全國第一。圖15為N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
| ||||||||
| ||||||||
| ||||||||
| ||||||||
(1)從經濟角度簡析我國實施“東桑西移”戰略的原因。(4分)
(2)從氣候角度分析甲自治區發展蠶桑產業的有利條件。(4分)
(3)簡述N市成為大宗蠶絲交易中心的有利條件。(4分)
(4)根據圖16,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開展蠶桑資源的綜合應用對蠶區農村的有利影響。(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圖14中的甲圖為我國某區域等高線,乙圖為沿PQ線所作的巖層剖面圖。據圖判斷該地區的地質構造、地形及可能存在的資源分別是
A.背斜,山地,石油、天然氣 B.背斜,盆地,石油、天然氣
C.向斜,山地,地下水 D.向斜,盆地,石油、天然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