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中甲地位于天山北坡,丙地位于天山南坡,回答下列各題。
【1】甲處降水較多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茂密,降水豐富
B.甲處緯度偏高,降水相對較多
C.臨近海洋,水汽豐富
D.來自海洋的氣流,在甲處受地形抬升
【2】圖中丙處山麓的植被類型最有可能為
A.森林 B.草原 C.草甸 D.荒漠
【3】圖中甲、乙、丙自然帶的分布反映了
A.依次呈現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B.依次呈現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C.有規律更替,呈現出出地垂直地域分異
D.不規律的非地帶性分布現象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華北平原地面大面積下沉的主要原因
A. 植被遭破壞,水土流失嚴重 B. 過度抽取地下水
C. 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 D. 污染氣體形成酸雨侵蝕地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馬克思肯定了黑格爾把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相區分,同時他又指出家庭和市民社會才是國家的前提。材料反映出馬克思
A.繼承并發展了黑格爾的辯證思想
B.屬于激進的資本主義民主主義者
C.對黑格爾唯物主義思想有所繼承
D.對國家和市民關系做了系統闡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城市區域景觀結構變化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城市區域與郊區相比,易出現的環境問題是( )
A. 逆溫現象 B. 水土流失
C. 熱島效應 D. “臭氧空洞”
【2】為避免該問題對城市大氣環境帶來的污染,應該( )
A. 將衛星城布局在城市熱力環流范圍之外
B. 將工業區布局在最小風頻的下風向地帶
C. 控制城市發展,縮小城市規模
D. 減少城市高層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英國哲學家羅素在《中國問題》中說,某次侵華戰爭后,“……中國的有識之士看到當務之急是要有一個更好更現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個瀕于崩潰的帝王之家。”這次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費正清在《傳統與現代》中說“中國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潰,因為此時的國家首腦已經得不到傳統禮教對至高權威持有者的敬畏了”。費正清這句話旨在說明
A.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秩序重構的艱難曲折性
B.維新變法失敗后光緒皇帝被幽禁的歷史命運
C.新文化運動興起后它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
D.歷史傳統決定了中國無法實現真正的民主共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由于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夏季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向右偏轉成的是( )
A. 東亞的東南季風 B. 東亞的西北季風 C. 南亞的東北季風 D. 南亞的西南季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5分)讀下圖為我國部分區域沿106.5°E所作地形剖面及氣候要素資料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簡述圖中l、7月氣溫的變化特點與地形剖面的關系。(2分)
(2)圖中山地南北兩坡的降水量有何差異?試述其形成原因。(3分)
(3)圖中A處山地南北兩側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何差異?(4分)
(4)圖中B、C處的地形區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按照我國干濕區的劃分,兩地區均為濕潤地區,但B地區東部在7、8月份常出現旱情,而c地區全年干旱頻發。試分析產生該現象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一恒星昨晚20時位于觀測者頭頂,今晚同一地點再次位于觀測者頭頂的時間為( )
A.20時 B.20時56分4秒 C l9時 D.19時56分4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