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是以極點為中心的俯視圖,箭頭表示洋流分布位置及流向。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由①②③④組成的洋流環流圈位于
A. 南太平洋 B. 北大西洋 C. 南印度洋 D. 北太平洋
【2】按洋流的性質分,屬于寒流的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④
【答案】
【1】 C
【2】 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洋流的流向和性質。本題的關鍵是能進行空間定位以及根據洋流的流向去判定南北半球。洋流的性質根據中低緯度海區東寒西暖來進行判定。本題對學生的讀圖和析圖能力要求較高,有一定難度。
【1】根據中低緯度海區洋流流向呈逆時針,可判定是南半球,排除B和D。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可推出①②③④范圍在0度經線到東經90度經線附近,應為南印度洋,排除A。各大洋的位置如下圖所示。綜上所述,答案選C。
【2】中低緯度海區洋流是東寒西暖,再根據南半球的西風漂流是寒流,可得出結論。其中③是南赤道暖流,④是馬達加斯加暖流(莫桑比克暖流),①是西風漂流,②是西澳大利亞寒流。故本題答案選C。
全球洋流的分布規律:
(1)在熱帶和副熱帶海區(中低緯度),形成了以副熱帶海區(30°)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順南逆,東寒西暖。
(2)在中高緯度海區,形成了以60°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東暖西寒 。
(3)南緯40°附近海域終年受西風影響,形成西風漂流(寒流)。
(4)北印度洋海區,受季風影響,冬逆夏順。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天津市濱海新區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為主的經濟新區。形成了電子通信、石油開采與加工、海洋化工、現代冶金、機械制造、生物制藥、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導產業。建立起多層次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人才創業基地,一大批國際知名的企業落戶新區,一棟棟的高樓和工廠不斷建成;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正在迅速完善,一個現代化海濱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現。
(1)濱海新區位于天津市__________,區內企業主要是由于共同利用__________而集聚在一起。
(2)濱海新區七大主導產業中的石油開采與加工、海洋化工、生物制藥、食品加工共同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__。
(3)近年來,京津唐地區的一些工業紛紛向濱海新區集聚,試分析其原因。
(4)簡析濱海新區經濟發展的區位優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黨的十三大的突出貢獻,是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A.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實現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C.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D.土地革命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手機制造企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加速從深圳等沿海城市向內地省市及海外轉移。下圖為蘋果、金立、vivo等手機制造企業在印度擬建工廠分布圖。
(1)分析印度作為手機生產基地的優勢條件。
(2)說明蘋果、金立、vivo等手機制造企業產業轉移戰略的實施對印度的有利影響。
(3)班加羅爾被譽為“亞洲的硅谷”,是印度科技研究的樞紐。試簡述其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于我,失去的是我個人的一些剝削所得,它比起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投資總額是多么渺小……經過一個公私合營的過程……自己完全可以成為光榮的社會主義社會的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边@段話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B.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D.對計劃經濟體制的改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區域≥10℃的年等積溫線圖,完成下列各題。
【1】M處有一瀑布,此瀑布“激流翻滾,驚濤怒吼,其聲方圓十里可聞,場面極為壯觀”。判斷該瀑布景觀最為壯觀的季節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圖中N處≥10℃的年等積溫線明顯向北凸的原因是
A. 位于河谷地帶,氣溫高 B. 位于黃土高原,太陽輻射強
C. 河流的調節作用 D. 冬季風影響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7所示山地為甲、乙兩條河流的分水嶺,由透水和不透水巖層相間構成。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該山地被破壞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復,隨之河流徑流量發生了變化,河流徑流的年內波動也減緩了。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森林植被遭破壞后,河流徑流量年內波動強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轉化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轉化為坡面徑流 C.降水變率增大 D.河道淤積
【2】如果降水最終主要轉化為河流徑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復后,甲、乙兩條河流徑流量發生的變化是
A.甲增加,乙減少,總量增加 B.甲減少,乙增加,總量增加
C.甲增加,乙減少,總量減少 D.甲減少,乙增加,總量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為某學校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調查、搜集的我國東南沿海某區域的相關材料。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下圖為該區域等高線(單位:m)地形圖。
材料二 下表示意該區域農村土地利用構成(%)變化。
(1)圖中M、N兩條河流,更適合開展漂流活動的是____________。
(2)根據圖中等高線的分布狀況,描述該區域的地形特點。
(3)如果在沿海建港口,甲、乙兩城鎮更具優勢的是____________。簡要分析其建港的有利自然條件。
(4)簡要分析1977~2007年該地在土地利用結構方面進行的調整,并分析這些調整對河流水文特征產生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反映出旅游主體的 化。圖中的旅游活動同時還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①旅游空間的 化;②旅游方式和內容的 性;③旅游目的的 性。其中 是旅游發展的一大原動力。
(2)圖中的國際旅游人數呈 的變化特點,原因之一是交通條件大大改善,尤其是 的出現,使世界各地的距離日益“縮短”。
(3)圖中旅游活動屬于( )
A.古代旅游 B.近代旅游
C.現代旅游 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