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中國泥石流分布圖
材料二:中國泥石流成因地域差異
區域 | 成因類型 | 特點 |
青藏高原東南部山區 | 冰川泥石流 | 規模巨大,頻繁而猛烈 |
川滇山地 | 降雨泥石流 | 較頻繁,與人類活動密切 |
黃土高原 | 暴雨激發的黃土泥石流 | 頻率規模強度均不及山區泥石流 |
華北和東北地區 | 暴雨引發的泥石流 | 頻率低,但規模大且兇猛 |
(1) 說出我國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區。
(2) 分析黃土高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3) 為了防治川滇山地頻發的泥石流,列舉人類正確的應對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069
讀“我國主要環境問題示意圖”及有關材料,回答下列問
題。
材料 氣象專家分析說,2000年我國華北地區出現的揚沙天氣與1999年以來北方地區普遍干旱、降水減少和土壤表層松化有明顯關系。
(1)圖中表示發生在我國的比較嚴重或發展比較快的三種環境問題。請按序號填出各圖例代表的環境問題。
①______;②_____;③_____。
(2)近年我國北方地區沙塵暴災害頻發,生態環境趨向惡劣,主要是自然環境中的_____要素發生了變化,進而導致陸地環境中_____表層松化,導致揚塵起沙,此外人類對陸地環境中_____要素的直接破壞,也擴大了沙塵暴的范圍和危害。
(3)緩解環境問題 ③可采取的措施有:調整______;提高_____利用率,開發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充分認識區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保護生態,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讀我國某區域圖和該區域某河上游流域示意圖及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
題。
⑴該流域的自然環境有著多方面過渡性的特點。請至少列出兩項。
(2)讀某河上游流域示意圖,描述流域內地勢特點,并說明判斷的依據。
(3)據表1簡要說明上世紀90年代以來該河上游水量的變化趨勢,并解釋其原因。
(4)面對該河斷流時間的延長,B工業基地將如何應對?
(5)和我國南方出產的大米相比,B區域大米品質優良,試從氣候角度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河南省濮陽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分布圖(圖11)
材料二:圖12為珠江三角洲產業結構變化示意圖。
材料三:珠江三角洲地區目前正從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向現代制造業、高端服務業轉
型。在這一過程中,一些中小企業承受著越來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場環境轉變乃至地方政
府主動推動的巨大壓力,并出現了關閉、停產、外遷現象,成為珠三角產業升級過渡期不可
回避的“陣痛”。
(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正在興起,試分析該地區城市發展的自然和社會條件。(4分)
(2)關于產業結構變化對區域發展帶來的影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2分)
A.較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產業,加大了區域問的經濟差異
B.資源密集型產業的移入,可能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C.產業移出地區會出現嚴重的失業問題
D.產業的升級有利于解決本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就業壓力
(3)根據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業出現關閉、停產、外遷現象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四縣市(諸城、安丘、蘭山、五蓮)會商2010屆高考模擬文綜試題地理 題型:綜合題
(25分)充分認識區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保護生態,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讀我國某區域圖和該區域某河上游流域示意圖及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
題。
⑴該流域的自然環境有著多方面過渡性的特點。請至少列出兩項。(4分)
(2)讀某河上游流域示意圖,描述流域內地勢特點,并說明判斷的依據。(3分)
(3)據表1簡要說明上世紀90年代以來該河上游水量的變化趨勢,并解釋其原因。(8分)
(4)面對該河斷流時間的延長,B工業基地將如何應對?(6分)
(5)和我國南方出產的大米相比,B區域大米品質優良,試從氣候角度分析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山東省棗莊市高三年級調研考試(文綜)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來,西南地區降水持續偏少、氣溫偏高,干旱從云南開始蔓延開來,云南幾度特旱,貴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肅等地的部分地區也先后出現重旱。干旱過程持續時問和平均干旱強度均為云南省51年來之最。
材料二:2010年2月2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全國氣象旱澇分布圖。
1.說說地理信息技術在干旱防治方面有何作用。(2分)
2.降水豐富的云貴高原冬半年經常有旱害發生,分析造成其干旱災害的自然原因。(3分)
3.這次50年一遇的旱災可能對西南地區帶來哪些不利影響?面對本次嚴重旱災,當地政府應采取哪些措施?(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