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上海市打造“雨水銀行”,讓“天落水”循環使用。讀雨水利用過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在雨季過濾并儲蓄雨水,影響的水循環環節主要是
A. 水汽輸送B. 降水
C. 植物蒸騰D. 下滲
【2】建設“雨水銀行”,可以
①減少城市內澇
②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④提高江河水位
③加劇熱島效應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常有火山、地震發生。2016年1月4日夜間,危地馬拉富埃戈火山強烈噴發,大量火山灰朝某一個方向飄散,讀世界某區域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富埃戈火山南部山脈位于
A. 美洲板塊與大西洋板塊的碰撞區 B. 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的碰撞區
C. 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張裂區 D. 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的張裂區
【2】本次火山剛噴發時,噴出的大量火山灰會使火山附近地區
A.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弱 B. 太陽輻射增強
C. 地面射向宇宙的輻射增加 D. 大氣逆輻射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湟水谷地位于青海省東部地區,是青海省重要的農業基地,屬河谷農業,糧食作物主要為小麥、青稞,油料作物主要為油菜。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關于湟水谷地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敘述正確的是
①谷地海拔較低,光熱資源較豐富 ②降水較多,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水源
③地形平坦,土層較深厚 ④土壤較肥沃,農作物兩年三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關于湟水谷地油菜花期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在全國油菜種植區中,花期較遲 B. 由于谷地緯度大致相當,花期基本一致
C. 從湟水上游谷地到下游谷地花期逐漸推遲 D. 湟水谷地油菜花花期為每年的4—5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納木錯是第三紀末和第四紀初,喜馬拉雅運動引起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現存的古湖岸線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現在的湖面約80余米。納木錯面積194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718米。早期的科學考察認為納木錯最大深度為33米。但最近兩年的重新測量發現.納木錯最深處超過120米.及中國西藏自治區最大的內陸湖、中國第二大咸水湖、納木錯南面和東面是高峻的岡底斯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北面是起伏較小藏北高原。整個區域是封閉性較好的內流區域。湖區多年平均降水量410毫米。據計算,進入湖泊的冰川融水為1.21億立方米/年,降水徑流為43.34億立方米/年,湖泊的換水期為34.15年。下圖示意納木錯位置及水系分布。
(1)分析納木錯古湖岸線由湖泊邊緣向湖泊中心推進的原因。
(2)概括匯入納木錯河流的水系特點,并闡釋其形成原因。
(3)說明納木錯水循環周期較長的主要原因。
(4)分析納木錯高山冰雪融水補給量遠低于降水補給量的原因,并預測兩大補給水源的變化趨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車“玉兔二號”開始在月面上巡視探測。下左圖為月球繞地球公轉示意圖,下右圖為“月兔二號”留下的第一道痕跡影像圖。
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嫦娥四號探測器經歷高溫考驗的時段是( )
A. T1~T2時段B. T2~T3時段C. T3~T4時段D. T4~T1時段
【2】“月兔二號”留下的痕跡說明月面上存在著較厚的“月壤”(巖石風化物),影響“月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生物B. 風力C. 流水D. 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地球某層大氣的溫度分布圖,據圖回答下面小題。
【1】M層大氣
A. 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B. 氣流以平流運動為主
C. 天氣現象復雜多變D. 利于高空飛行
【2】圖中氣溫變化的原因是
A. 二氧化碳大量吸收短波輻射
B. 海拔越高,獲得的太陽輻射越多
C. 臭氧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
D. 海拔越高,獲得的地面輻射越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2018年12月1日,一股較強冷空氣自西向東影響我國,北方多地發布寒潮藍色預警。下表為新疆烏魯木齊城區11月30日~12月3日的部分天氣信息資料。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11月30日~12月3日,新疆烏魯木齊城區
A.氣溫持續降低,每日降溫幅度相同B.氣溫維持在0℃以下
C.風力由強變弱的趨勢D.降水逐漸增多
【2】此次寒潮天氣屬于
A.溫帶氣旋天氣B.熱帶氣旋天氣C.暖鋒天氣D.冷鋒天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在沒有人為干預的自然條件下,產生并排入大氣的氮氧化物與生物的固氮作用是相平衡的,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會增加地區氮負荷。近年來,快速城市化進程造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出現顯著變化,使城市氮負荷發生相應變化。下圖示意我國某城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氮負荷狀況。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2005-2015年該市總氮負荷增長最快的土地利用類型是
A.林地B.交通用地C.農用地D.城鎮居民區
【2】2010-2015年該市工業用地面積不斷增加,工業用地氮負荷卻不斷下降,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逐步分散工業的布局B.工廠規模逐漸縮小
C.大規模擴建工業園區D.工業產業轉換升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波蘭圖,回答下面小題
【1】波蘭
A. 地勢南高北低,以外流河為主 B. 位于大陸性氣候區,降水稀少
C. 北部沿海地區的人口密度較大 D. 城市全部依靠水運興起和發展
【2】該國農業生產中
A. 小麥種植區靠近河流為方便運輸 B. 重點防治土地鹽堿化問題
C. 北部城市周邊發展大牧場放牧業 D. 糖料作物以種植甜菜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