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祁連山自東向西自然景觀呈現巨大差異,東段以森林為主,中段以草原居多,西段則多荒漠。圖為祁連山脈的地理位置示意圖。
材料二 河西走廊是我國重要的灌溉農業區,這里生產的自東向西植被由森林逐漸變為草原;玉米種子,可以滿足全國玉米用種需要的一半以上;這里是全國最大的蔬菜、瓜類、花卉等對外制種產業基地,占全國種子出口量的75%,河西走廊成了種子繁育的“黃金走廊”。
(1)試分析祁連山自東向西自然景觀巨大差異形成的原因。
(2)1977年,河西走廊成為全國重點建設的十大商品糧基地,但后來漸漸從國家級商品糧基地名錄中淡出,試分析其原因。
(3)河西走廊大力發展制種產業,已成為我國種子繁育的黃金走廊,運用所學知識,對此你是否贊成,試說明理由。
【答案】
(1)深居內陸,處在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交界處;祁連山東西跨度大,降水量的東西差異導致自然景觀的東西差異。(每點1分,共2分)
(2)河西走廊降水較少,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決定灌溉農業規模的因素是水源;河西走廊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發展特色農業的條件好;綜合考慮農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調整河西走廊農作物結構,壓縮常規糧食的種植規模等(任答兩點得4分,言之有理酌情記分)
(3)贊成:河西走廊有祁連山的冰雪融水作為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玉米收獲季節天氣干燥,有利于種子自然脫水;大氣相對濕度較小,種子質量有保障;交通便利等(任一點記2分,共4分,言之有理酌情記分)
不贊成:河西走廊降水較少,在玉米生長季節容易缺水;大力發展種植業,容易破壞脆弱的生態環境(任一點記2分,共4分,言之有理酌情記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祁連山由東向西自然景觀呈現由森林向草原向荒漠過渡,從地理位置來看,祁連山東西跨度大,處于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交界處,東部能受到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多,西部夏季風到達不到,降水較少,因此降水量由東向西逐漸減,植被逐漸發生變化。
(2)河西走廊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區,降水少,當地水資源緊張,而傳統的商品農業,耗水量大,加劇水資源短缺,易導致土地退化;且該地晝夜溫差大,光照強,有利于特色農業的發展,而且特色農業的單位產值要比傳統農業高,從經濟和生態效益來看,應該調整河西走廊農作物結構,壓縮常規糧食的種植規模等。(3)該題為開放性試題,可以從贊成或不贊成兩方面來分析,河西走廊有祁連山的冰雪融水作為灌溉水源,且該地晝夜溫差大,光照強,有利于生產優質種子,氣候干燥、光照強,有利農作物種子干物質的形成。另外,氣候干燥、環境相對閉塞,病蟲害也較少;而且還具有,交通便利,市場廣闊等條件;但由于河西走廊位于內陸地區,降水較少,在玉米生長季節容易缺水;大力發展種植業,容易破壞脆弱的生態環境。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隨著全球變暖,北冰洋冰層逐漸融化,“西北航道”備受關注。2012年,三名探險家駕駛帆船歷經半個月駛完“西北航道”北段的路線。下圖為北極附近地區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本次三名探險家駕駛之旅的最佳季節及自然原因分別是 ( )
A. 夏季 海冰面積小 B. 春季 白晝時間長
C. 秋季 氣溫高 D. 冬季 盛行極地東風
【2】關于A、B兩地地理環境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 A處沿岸為亞寒帶針葉林帶,主要為拉布拉多寒流的作用
B. B處沿岸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主要是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C. A地處該國沿海,為該國人口主要分布區
D. B處主要發展林業,森林資源豐富
【3】西北航道開通的主要意義是 ( )
A. 縮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航程 B. 極大促進沿線經濟的發展
C. 有利于北極地區的環境保護 D. 改變世界政治經濟格局
【4】影響M島上5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
A. 太陽輻射 B. 地勢高低 C. 洋流性質 D. 極地東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某市1980年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21.2、60.3、18.5,2000年分別為13.8、38.9、47.3,2013年分別為22.4、45.7、31.9,下圖為該市工業結構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市最可能是
A. 克拉瑪依 B. 重慶 C. 阜新 D. 沈陽
【2】導致該市工業結構調整的最根本原因是
A. 資源枯竭 B. 產業轉移 C. 勞動力減少 D. 市場需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工業地域生產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
【1】對該工業地域形成影響較小的是( )
A. 煤炭 B. 交通
C. 市場 D. 勞動力
【2】該地域工業集聚的突出優點是( )
A. 增加產品產量,提高產品質量 B. 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降耗減排
C. 減少勞動力數量,降低勞動成本 D. 擴大市場規模,提高產品競爭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材料一 黃麻,種子小,頂土能力弱,苗期長,怕旱澇,生長期喜溫濕。一般在3~5月播種,6~7月進入旺長期,印度東北部廣泛種植黃麻。
材料二 下圖示意南亞部分區域。
材料三 下下圖示意乞拉朋齊(海拔1313米)與金奈(海拔6米)降水量柱狀圖。
(1)分析圖中一月份25°C等溫線向南凸出的原因。
(2)比較金奈與乞拉朋齊的降水差異并說明原因。
(3)簡析氣候對印度東北部黃麻種植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甲、乙、丙反映了三類工廠的投入構成情況,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1】按主導因素劃分,甲類工廠代表的工業類型是
A. 市場指向型 B. 勞動力指向型 C. 原料指向型 D. 動力指向型
【2】【2】乙類工廠運費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 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 產品科技含量高
C. 以航空運輸為主 D. 靠近原料地和消費市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大陸沿岸在不同季節盛行不同方向的風會導致附近海域形成不同性質的洋流,從而使附近地理環境呈現出明顯的季節差異。下圖為某季節北印度洋局部海域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
A. 深海溝 B. 島弧鏈 C. 板塊生長邊界 D. 板塊消亡邊界
【2】
A. 對沿岸地區有降溫減濕的作用
B. 使西亞到中國的船只航速減慢
C. 使該海域溫度升高,影響魚類生長
D. 使該海域附近的污染物向西南方向擴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我國開發整治的重點河流之一,讀“黃河流域”示意圖,回答:
古詩云:“黃河之水天上來”,從河水補 給角度可理解為_____________。古詩問:“百川歸大海,何日復西歸”,從水循環角度解釋,通過________環流實現水汽輸送,形成水的海陸間循環。
(2)黃河是北方河流,其中游河段形成東西對稱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有____________的特點;春季在____________河段易形成凌汛。
(3)沿河地區資源豐富,按注重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的構想,開發_____資源,為蘭州;發展化學、冶金等多種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利用_____________資源,在內蒙古、山西等省區發展高能耗工業。
(4)黃河流域是我國缺水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與上游地區相比,下游地區缺水更嚴重,原因是_____?
(5)小浪底和劉家峽河段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計劃希望推動實現三條高鐵戰略線路:通過俄羅斯進入歐洲的歐亞高鐵;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中亞最終到達德國的中亞高鐵;從昆明出發,連接東南亞國家,一直抵到新加坡的泛亞鐵路。
材料二:2015年12月3日,中泰簽署了政府間鐵路合作框架文件,中糧集團與泰國商業部外貿廳簽署了100萬噸泰國大米進口合同,有力推動和配合了中泰“高鐵換大米”項目和我國政府“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
材料三:下圖是我國大米進口量逐年變化統計圖。
(1)中國積極建構以本國為起點的高速鐵路網,其目的在于▲。(多選)
A. 增強我國與世界各地,特別是發達地區的經濟聯系
B. 提高運輸效率,帶動沿線地區經濟增長
C. 促進煤炭和鐵礦石等礦產資源的進口,促進經濟增長
D. 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聯系,實現優勢互補
(2)泰國是世界重要稻米出口國,其發展水稻種植業的區位條件有▲、▲、▲、▲。
(3)中國的糧食自給率已經下降到不足85%,面臨較為嚴重的糧食短缺問題。我國大米自給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