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復活節島是一個孤懸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島,與最近陸地的直線距離超過1900公里。考古發現,大約在公元600年左右,該島開始出現人類活動。下圖為復活節島人口總量與環境承載力的關聯變化關系圖。
讀圖回答以下問題:
【1】據圖可知,復活節島( )
A.在純自然狀態下提供的物資可以養活大約6000人
B.t2時期,環境承載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農業生產力的發展
C.t3時期,整個島嶼的社會發展最為繁榮安定
D.t4時期的生態環境優于t1時期
【2】復活節島人口數量與環境承載力的關聯變化說明( )
A.環境承載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資源因素的影響B.人口數量的變化不受環境承載力的制約
C.人口數量只能低于環境承載力D.環境承載力是維持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底線
【答案】
【1】B
【2】D
【解析】
【1】環境承載力受到資源、科技等因素的影響,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地環境承載力最大值為6000人,這是考慮到影響環境承載力的各種因素而做出的估計數值;t2時期,該地人口數量和環境承載力均得到提高,據此推測環境承載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農業生產力的發展;t3時期,該島實際人口超出環境承載力,環境惡化;t4時期近環境承載力下降,應該是環境遭到破壞,該島實際人口接近環境承載力,環境質量較t1時期差,故本題選B。
【2】環境承載力受到資源、科技、對外開放程度、消費水平等因素影響;一個地區的人口數量變化受到環境承載力的制約;環境承載力是一個地區環境持續供養人口的能力,是維持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底線;人口數量可以超過環境承載力,為了可持續發展最好低于環境承載力。故本題選D。
本題主要考查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河套灌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套平原,是引黃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區。下圖為河套灌區局部略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烏梁素海濕地的主要作用是( )
A.為灌區提供灌溉水源B.調蓄黃河洪水
C.發展航運和水產養殖D.匯集灌溉余水
【2】為防治河套灌區土壤鹽堿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①秸稈還田,改良土壤
②完善排水系統
③填溝蓄水,儲存水資源
④大水漫灌,施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空氣圓筒形電容器是兩個共軸薄壁金屬圓筒,如圖a所示.每個圓筒長為l,半徑分別為R和r,并且.電容器的電容為
.如果兩個圓筒半徑增加一倍,而其長度減小到三分之一,求新電容器的電容
.可以認為帶電筒形電容器兩極之間電場強度E與到軸距離x成反比例減小,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示意圖”,回答問題。
(1)在復合系統中,A代表_________系統,B代表經濟系統,C代表_________系統。
(2)在復合系統中,_________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是基礎,_________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是條件,_________系統的持續發展是目的。
(3)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遵循的原則有:共同性,_________,公平性,_________。
(4)我國為了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提出的行動綱領是_________、_________、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國家示意圖(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甲海域沿岸冬、夏季降水少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緯度因素 B.海陸因素 C.洋流因素 D.地形因素
【2】下列關于該國河流特征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河流短而流速緩 B.流量季節變化小
C.流速急,水能豐富 D.流量大,航運價值高
【3】2011年3月11日,在乙地發生9.0級地震,對附近核電站造成嚴重破壞,該國發展核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利于發展核電
B.煤、石油等常規能源缺乏
C.經濟發達,科技力量雄厚
D.核能能量巨大,污染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旅游地理】
濕地是珍貴的自然資源,也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很多的濕地已被開發成濕地公園或自然保護區,發揮著環保、美化、教育、休閑、康體(在濕地通過運動鍛煉身體)等作用。2016年暑假,某中學組織部分高中學生進行高原游學實踐活動,其中高原濕地是一個主要的游學項目。下圖中P處為該游學小組確定的濕地游學項目實施地點。
請列舉兩種該游學小組為完成游學在P處圍繞濕地可設計的體驗活動,并分析說明在P地游學活動應準備的物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19世紀中葉,隨著運河的開通,鐵路的興建,芝加哥農產品加工業迅速發展;20世紀上半葉,芝加哥發展以鋼鐵工業為主導的重工業,成為全美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2010年,芝加哥成為美國最大的空運中心和鐵路樞紐,制造印刷出版會展占據較大比重芝加哥以特殊的區位,發展成為美國的第三大城市下圖示意芝加哥的位置與交通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9世紀中葉,芝加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有利條件是
A.原料充足B.科技發達
C.水源充足D.氣候優越
【2】從19世紀中葉到2010年,不斷推動芝加哥發展的區位條件是
A.豐富的煤炭和鐵礦B.良好的工業基礎
C.充足的勞動力D.便捷的交通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大容器中裝有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它們的密度分別為和
.現讓一長為L、密度為
的均勻木棍,豎直地放在上面液體內,其下端離兩液體分界面的距離為3L/4,由靜止開始下落.試計算木棍到達最低處所需的時間.假定由于木棍運動而產生的液體阻力可以忽略不計,且兩液體都足夠深,保證木棍始終都在液體內部運動,既未露出液面,也未與容器相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