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日本產業向外轉移比例變化圖(圖8)”,回答3題。
1.1994年以后,日本產照轉移增加最多的地區是 ( )
A.亞洲 B.北美 C.歐洲 D.非洲
2.日本把產業轉移到該地區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接近原料地 ②勞動力廉價 ③政府政策 ④市場廣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51年到l994年,日本產業轉移的主要目的地是歐美,其主要原因是 ( )
A.技術進步 B.交通便利 C.資金充足 D.市場廣闊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北京市四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日本工業結構的調整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在圖中填出日本三次工業調整時的主導產業: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__________是產業轉移的直接結果。在發達國家或地區,它導致__________向國外轉移,并使國內的生產要素集中到新的__________。
(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已發生了三次工業結構調整,導致__________的轉換,同時伴隨著__________向國外轉移。
(4)對于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接受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可以__________,縮短__________的時間,從而加快__________的進程。
(5)把數碼填入相應的空框內,并說說產業向外轉移對日本經濟的不利影響。
①外國投資少 ②失業率上升 ③市場萎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環渤海地區是日益活躍東北亞經濟區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國歐亞大陸橋東部起點之一,新時期中國北方經濟結構調整集中在以京津冀為核心的環渤海地區,將與日本、韓國產業繼續向外轉移形成互動,其聯合趨勢將為環渤海經濟區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材料二:環渤海及東北亞部分地區圖
材料三:2009年3月17日朝鮮內閣總理金英日訪問山東。中朝兩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今年是中朝建交六十周年,也是中朝友好年,山東將以此為契機,加快與朝鮮在文化、漁業、礦產等領域的通力合作。
(1)比較圖中M、N兩城市冬夏季的降水差異并說明原因。
(2)分析環渤海地區內河航運不夠發達的自然原因。
(3)環渤海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__,朝鮮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__,分析朝鮮主要糧食作物與環渤海地區不同的自然原因。
(4)分析山東與朝鮮在資源開發和經濟合作方面的有利區位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顯示為某國際大都市中心至70千米范圍內的近遠郊區的衛星城晝間與夜間人口數量。該都市與周邊區域的鐵路運輸系統與通勤車站群密集,中心區的地理坐標為35°41′N,139°46′E。據此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示信息表明,由都市中心至70千米范圍的衛星城( )
A.夜間的交通壓力逐漸增大
B.晝間與夜間人口數量差值基本持平
C.晝間的人口密度逐漸增大
D.晝間與夜間人口數量差值逐步減小
2.在該都市的發展過程中,由中心區向外轉移的產業最有可能為( )
A.金融業 B.制造業 C.信息業 D.傳媒業
3.該都市是( )
A.英國的倫敦 B.日本的東京 C.中國的上海 D.美國的紐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