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熱帶雨林就像若干塊“翡翠”串成的“綠色腰帶”環繞地球,對于維護全球生態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秘魯從西向東分為三個區域:西部沿海地區、中部山地高原區和東部亞馬孫熱帶雨林區。秘魯農業人口比重較小,農業機械化水平低,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等,糧食不能自給,需要進口。
材料三 下圖示意亞馬孫河流流域,該流域分布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據統計,50%的大氣水來自雨林自身。近幾十年來,當地為了發展經濟,大規模開發該流域,大面積的熱帶雨林消失殆盡。
(1)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全球最大的原始熱帶雨林,請你具體闡述熱帶雨林的全球生態環境效益。
(2)近年來,亞馬孫河流域的某些地區降水量減小了約20%。雖然亞馬孫河流域的降水量減小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發生的頻率反而增大了,簡述其原因。
(3)為了解決秘魯糧食不足問題,有人建議在東部亞馬孫熱帶雨林區大規模種植水稻,你是否贊成?說明理由。
【答案】(1)維持地球大氣中的碳氧平衡,穩定大氣成分;調節氣候,保證全球氣候的穩定;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保護地球上物種的多樣性。
(2)由于植被破壞,植被對徑流的調節作用減弱,森林涵養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劇,所以流入江河的水量增大,洪澇災害增加。
(3)贊成。理由:東部亞馬孫熱帶雨林區地勢平坦;終年高溫多雨,復種指數高,水稻產量大。
或不贊成。理由:大規模種植水稻會導致亞馬孫熱帶雨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秘魯勞動力不足,不適宜發展精耕細作的水稻生產。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熱帶雨林的環境效益、熱帶雨林破壞所對水循環的影響、以及區域農業發展評價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
(1)本題主要考查熱帶雨林氣候的環境效益。熱帶雨林的全球生態環境效應:影響著地球大氣中的碳氧平衡,穩定大氣成分;調節氣候,保證全球氣候的穩定;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保護地球物種多樣性。
(2)亞馬孫河流域有世界上范圍最大的亞馬孫熱帶雨林,近年來森林被大量砍伐,所以土壤保水能力下降,所以雖然流域水量減少,,但是由于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下降更為嚴重,所以造成流入江河的水量和洪水量增加。
(3)本題主要考查農業發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反對的原因主要從大規模種植水稻的不利條件和不利影響來進行分析。在東部亞馬孫地區大規模墾殖,砍伐熱帶雨林,影響其再生,同時,熱帶雨林的破壞,會導致水分蒸發量和下滲量減少;動植物資源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土地生產力水平下降。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四點代表的節氣分別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從“教師節”到“勞動節”期間,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3)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周期為一個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黃赤交角示意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黃赤交角的影響不包括是
A. 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B. 兩極地區極晝極夜交替出現
C. 溫帶地區四季變化 D. 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2】若黃赤交角度數為45°,下列現象可能會出現的是
A. 溫帶消失 B. 各地年溫差變小
C. 太陽直射范圍變小 D. 四季變換周期變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許多古詩詞中描述了不同區域地理環境的特點,請根據圖甲、圖乙及其中的古詩回答下面小題。
【1】甲、乙兩圖反映出的地理環境分別是( )
A. 甲:山高水闊,常綠闊葉林茂密 乙:河口地帶,魚米之鄉
B. 甲:北雁南飛,葉落草枯 乙:一種喀斯特地貌
C. 甲:春寒料峭,野渡無人 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嚴重
D. 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 乙:水鄉江南,丘陵廣布
【2】形成甲乙兩地區域特征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海陸位置不同 B. 人類活動不同
C. 海拔高度不同 D. 氣候和地質作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積雪是指覆蓋在陸地和海冰表面的雪層,對氣候變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重要反饋作用,是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阿勒泰地區冬季積雪深度深、積雪日數長、分布面積廣,對該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體現在
A. 降低冬季風速 B. 河流冬季補給增加
C. 降低土壤濕度 D. 加劇冬季寒冷程度
【2】下列積雪觀測氣象站中,海拔最高的是
A. 布爾津站 B. 青河站 C. 哈巴河站 D. 福海站
【3】多年統計數據變化趨勢表明,東部清河站與富蘊站冬季積雪日數減少,但最大積雪深度增加,該現象可作證阿勒泰東部區域
A. 洪澇災害減少 B. 初雪日期提前
C. 氣溫下降顯著 D. 降水強度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校地理興趣小組在野外考察過程中拍攝的照片,在考察過程中發現甲、乙巖層中存在同一時期的古生物化石,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地質剖面景觀圖的地質構造類型是 ( )
A. 背斜 B. 向斜
C. 斷層 D. 褶皺
【2】下列地形與圖中右側乙巖層所在巖塊成因相同的是( )
A. 渭河平原 B. 華北平原
C. 華山 D. 富士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某局部地區地層剖面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示地區出露地表的各巖層的新老關系為
A. 自A向B由老到新
B. 自B向C由新到老
C. 自B向A向C由老到新
D. 自A向C由老到新
【2】圖中長腰山是
A. 沿頂部裂隙侵蝕而成的背斜山
B. 沿槽部裂隙侵蝕而成的向斜山
C. 因頂部堅實抗侵蝕而成的背斜山
D. 因槽部堅實抗侵蝕而成的向斜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柑橘是亞熱帶常綠果樹,喜溫濕,畏寒,充足的光照利于提高產量和品質,果樹根部好氣,需排水良好的土壤。圖示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柑橘生產區,柑橘園的廣布,品質差異大。例如乙處柑橘園的柑橘的含糖量低、含酸量高、個體小。
(1)描述圖示區域柑橘園的分布的特點。
(2)與甲處對比,乙處柑園的柑橘品質較差,從氣候角度分析原因。
為更好地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大壩壩頂高程已由原來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水庫加高后乙處柑園的柑橘品質有明顯提升。
(3)簡析丹江口大壩加高的主要原因,及大壩加高對乙處柑橘生長的影響。
當地為了改善橘園的生態效益,在橘園中種草作為綠肥(用作肥料的綠色植物體),雨季生長,旱季除草并用其覆蓋于橘園地表。
(4)試分析橘園種植綠肥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