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甲處的地質構造為 ,形成甲處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
(2)若該處地下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則可能埋藏于圖中__ (甲、乙、丙、丁)處。形成乙下方溝谷的主要外力作用為___ _____。
(3)圖中②、③環節的名稱分別是_____ ___、 。
(4)該圖反映了自然界的兩大物質循環過程,分別為___ _ ___、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而兩圖中,左圖是“地球公轉軌道上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圖”,右圖是“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當地球運動到左圖中標注的位置時,對應的節氣分別是:A _________、D_________、。
(2)左圖中地球公轉運動從A到B期間,太陽直射點在右圖的移動過程是_________(字母表示);
此期間北半球的極晝范圍變_________(大或者小),西寧的白晝變化是變_________(長或者短)。
(3)地球公轉運動從A到C的天數是186天,從C到A的天數是179天,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等高面與等壓面關系示意圖”(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表示氣壓相等的數碼是
A. ④和⑤ B. ①和③
C. ①和④ D. ③和⑤
【2】關于圖中甲、乙兩地大氣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甲地氣壓低于乙地 B. 甲地氣溫高于乙地
C. 甲地空氣受熱下降 D. 乙地易形成陰雨天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由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 )
①溫帶海洋性氣候 ②熱帶雨林氣候 ③地中海氣候 ④熱帶草原氣候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年4月6日17時某區域地面天氣圖。此前圖示區域大部分地區表土解凍,地表干燥。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①②③④四處風力最大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圖中虛線范圍內大部分位于我國北方內陸,此時可能出現 ( )
A. 臺風天氣 B. 大霧天氣 C. 沙塵暴天氣 D. 風和日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遼河地處我國東北半干旱半濕潤地區,其干流水量主要來自東側支流,泥沙則主要來自西側支流,有“東水西沙”之說。流域內人口密集,工農業生產集中,水資源量遠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為此國家規劃實施“引松濟遼”調水工程。下圖為遼河流域局部區域圖。
(1)分別說明遼河流域“東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2)目前遼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現地下水不再補給河水的現象,分析其原因。
(3)“丁壩”是遼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種工程。圖中右上角為丁壩景觀圖。試推斷丁壩的作用。
(4)指出建設“引松濟遼”調水工程、打造東北黃金水道,對遼河干流地區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一般認為,巖漿的主要發源地是 ( )
A. 軟流層 B. 下地幔 C. 圖中D層 D. 圖中G層
【2】火山灰物質在地球圈層中遷移的順序正確的是 ( )
A. 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巖石圈
B. 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所謂“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15—59歲)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下圖表示美國、日本、印度、中國四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讀圖完成下列單選題。
【1】圖中甲、乙、丙、丁分別是
A. 印度、中國、日本、美國 B. 中國、美國、日本、印度
C. 印度、中國、美國、日本 D. 中國、印度、美國、日本
【2】下列措施不利于我國延長人口紅利期的是
A. 完善社會養老機制 B. 采取就業優先的發展戰略
C. 全面放開二胎政策 D. 采取勞務輸出的戰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安第斯山脈地理位置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1】安第斯山脈南北狹長的原因是( )
A. 沿經線方向發育 B. 沿火山地震帶發育
C. 沿板塊作用邊界發育 D. 沿海陸作用邊界發育
【2】【2】下列地理現象成因與安第斯山脈密切相關的是( )
A. 巴西高原煤炭資源豐富 B. 南美大陸地表徑流主要流人大西洋
C. 南美大陸西部沿海形成大漁場 D. 巴西東南沿海有熱帶雨林氣候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