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下圖為我國某水庫最高控制水位及多年平均水位的海拔隨季節變化圖(單位:米)。最高控制水位是指綜合水庫灌溉、發電效益及水庫運行安全等因素,允許蓄水的上限水位。死水位是指正常運用情況下,允許水庫消落的最低水位。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水庫5-7月的最高控制水位較低是因為該時段
A.上游灌溉需水多B.下游防洪壓力大
C.流域內降水量少D.庫區內蒸發量大
【2】該水庫可能位于
A.青海省東部B.浙江省西部
C.甘肅省北部D.云南省中部
【答案】
【1】B
【2】B
【解析】
【1】讀圖,該水庫多年平均水位5-7月呈上升趨勢且在7月達最高,說明5-7月期間進入水庫的水量不斷增大,反映了此時期河流流量大;因此該水庫5-7月的最高控制水位較低的原因主要是該時期流域內降水量多、河流流量大,水庫下游防洪壓力大,水庫需控制最高水位、騰出足夠的庫容來蓄水防洪,B正確;如果這段時期上游灌溉用水多、流域內降水量少,則流入水庫的水量較少,水庫的多年平均水位應該下降或較低,A、C錯;我國5-7月不斷升溫,庫區內蒸發量大,但此時水庫水位高,說明來水量遠大于蒸發量,水庫最高控制水位較低不是因為蒸發導致水庫水量減少,D錯。故選B。
【2】圖中水庫最高控制水位的海拔均在110米以下,可以判斷該地海拔較低、地形以平原為主;浙江省西部地形主要是丘陵、平原,海拔較低,B對;青海省東部為青藏高原,海拔高,A錯;甘肅省北部為河西走廊,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C錯;云南省中部為云貴高原,海拔高、多高原山地,D錯。故選B。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工作地與居住地的空間匹配(職住空間匹配)直接影響到城市通勤成本。城市各空間單元職住比的區位熵(區位熵=)是反映城市職住空間匹配的重要指標(以下簡稱區位熵)。讀上海市中心區2010-2013年職住比區位熵分布圖。
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關于城市某個空間單元職住比的區位熵的表述正確的是
A. 區位熵顯著偏高的地方,通勤成本低
B. 區位熵顯著偏低的地方,通勤成本高
C. 區位熵顯著偏高的地方,常住人口密度高
D. 區位熵顯著偏低的地方,常住人口密度低
【2】下列因素對區位熵變化影響最不明顯的
A. 城市住房發展B. 城市產業發展C. 城市規劃D. 城市公共交通負荷
【3】上海市中心區區位熵分布表明
A. 中心區內環就業主導型用地比重最大
B. 中心區外環就業主導型用地比重最大
C. 中心區就業主導型用地與就業主導型用地比重相當
D. 中心區職住空間匹配比較理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帶性土壤是指土壤在空間上隨氣候、生物條件的變化而呈帶狀分布的特征。下圖是土壤水平地帶分布模式圖。完成下面小題。
【1】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區紅壤的有機質含量遠低于東北地區的黑土,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地形B.植被
C.降水D.氣溫
【2】從“黑土—栗鈣土—荒漠土壤”的地域分異,體現了自然地理環境的
A.緯度地帶分異規律
B.垂直分異規律
C.經度地帶分異規律
D.地方性分異規律
【3】氣候異常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 它嚴重威脅與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生活。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導致
A.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的降水量減少B.大陸海岸線變長
C.水熱條件變好,增加物種的多樣性D.高山的雪線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我國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記錄的學校周邊一隧道內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溫度日變化。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表示1月隧道內氣溫日變化的曲線是
A.①B.②C.③D.④
【2】此隧道
A.15時太陽輻射量最大B.內部溫差比外部大
C.午后內外的溫差最大D.具有冬暖夏涼特點
【3】該學校最可能位于
A.閩B.秦C.魯D.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黃土高原區域略圖及塬梁峁景觀圖。
材料二:黃土高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礦產區,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高原上受不同侵蝕程度影響,不斷出現塬梁峁地貌。塬是范圍較廣、頂部較平坦的殘留黃土高原面,梁是長條形的黃土高原,峁是孤立的黃土丘。
(1)山西省是我國最大的 產地(填能源名稱)。該能源一般形成于 巖(填三大類巖石名稱),是地質時期儲存的 。
(2)從地質構造看,渭河平原屬于 ,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為 。
(3)黃土高原的塬梁峁屬于 分異規律,在黃土高原的多個小流域內,都能看到川地、沖溝等地形呈樹枝狀鑲嵌在塬、梁、峁、土石山等之間的同一類地形單元里,這表現為
(4)描述AB黃河段侵蝕程度的變化特點, 并推測其可能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各區域之間的發展基礎、發展條件存在著很大差異。讀“區域經濟發展階段差異示意圖”,回答以下問題項。
【1】關于t2時刻各區域發展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區域1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B.區域2處于發展后期階段
C.區域3進入起步階段
D.圖示三區域所處發展階段相同
【2】若用圖示意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差異,分析圖示信息所得出的結論中,正確的是( )
A.現階段我國各區域對資源依賴程度不斷降低
B.現階段我國各區域經濟發展應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
C.從區域3到區域1反映了我國經濟從沿海向內陸的發展趨勢
D.要實現經濟、資源和環境的和諧統一,需宏觀協調各區域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潛山縣境內,曾被漢武帝封為南岳。山上“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兼有雄、奇、靈、秀等特色。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近年來,來天柱山游覽的游客較以前增加了很多,其主要的原因是( )
A.資源價值有了很大的提升B.市場距離縮短
C.交通運輸條件改善D.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2】從2010年的旅游統計資料上看,來天柱山旅游的游客主要來自安徽省內及周邊省份,這說明對客源市場影響很大的是( )
A.經濟距離B.經濟發展狀況
C.交通通達度D.資源價值
【3】北京市故宮吸引成千上萬旅游者的原因是( )
A.具有非凡性和歷史文化價值,便利的交通和一定的環境承載量
B.具有形、色、聲、動等美感
C.具有多樣化,是自然美景,人文景觀和城市游憩景觀的最佳結合
D.位于首都北京,地理位置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旅游地理】
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它能反映人們的生活環境、習俗和風情等,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圖是一幀反映長三江三角洲地區某旅游區景觀的剪紙作品。
請對該旅游區的資源開發條件和對當地的發展的影響進行評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坦桑尼亞約有80%的人口直接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其中70%以上的農業人口在35歲以下。該國4400萬公頃宜耕土地中,僅有23%被開發利用。木薯是坦桑尼亞的主栽作物之一,有“淀粉之王”之稱。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到坦桑尼亞投資術薯種植-加工業的中國公司逐漸增多。
材料二 木薯適應性強,耐旱耐瘠,山地、平原均可種植;最適宜生長條件是年平均溫度27C左右,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且分布均勻、陽光充足、土層深厚、排水良好。
材料三 下圖為“坦桑尼亞略圖”。
(1)坦桑尼亞種植木薯的有利自然條件有________。
(2)坦桑尼亞吸引我國企業投資木薯產業的主要社會經濟優勢有_________。
(3)簡述中坦合作發展木薯產業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