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湖南省衡陽七校高二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廣東省北部山區及粵東、粵西等地經濟發展比較緩慢,現將與珠江三角洲地區聯手,在當地劃出專用土地設立產業轉移園區。運用所學的知識回答問題。
【小題1】影響珠江三角洲地區國內腹地范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 B.水源不足 |
C.夏季氣溫高溫多雨 | D.河流航運里程較短 |
A.土地成本和勞動力 | B.環境和技術 |
C.交通和市場 | D.原料和能源 |
A.充分利用三地豐富的礦產資源 | B.節約土地,形成集聚效應 |
C.城市人口向農村轉移 | D.促進工業向鄉村地區擴散 |
A.大力發展糧食生產,提高復種指數 |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魚塘的立體農業布局 |
C.推廣基塘生產模式 |
D.大力發展天然橡膠、花卉、水果等高產值農產品生產 |
A.產業基礎良好 | B.毗鄰港澳和東南亞地區 |
C.腹地范圍廣闊 | D.技術水平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甘肅省高二11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圖“珠江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國際直接投資和外貿額所占全國比重的變化圖”,回答問題:
1.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2001年,長江三角洲地區國際直接投資額占全國的比重首次超過珠江三角洲地區
B.長江三角洲地區外貿額占全國的比重不斷上升,并超過珠江三角洲地區
C.珠江三角洲地區外貿額占全國的比重從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趨勢
D.圖中所示的變化與外商投資區位選擇的變化有關
2.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比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具有的優勢條件是
A.產業基礎良好 B.毗鄰港澳和東南亞地區
C.腹地范圍廣闊 D.技術水平高
3.影響珠江三角洲地區國內腹地范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氣溫高溫多雨 D.河流航運里程較短
4.以下工業中,最有可能在20世紀60~90年代初從日本遷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是
A.服裝制造業 B.鋼鐵工業 C.生物制藥工業 D.化學工業
5.該種產業部門的遷移,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影響是
A.促進珠江三角洲地區技術密集型工業的發展
B.有利于發揮珠江三角洲能源豐富的優勢
C.有利于發揮珠江三角洲資源豐富的優勢
D.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發展提供契機
6.珠江三角洲工業化與城市化的主要動力是
A.外來投資 B.個體私營企業發展
C.鄉鎮企業發展 D.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建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廣西北海市合浦縣教研室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后廠”為基本模式,港澳主要扮演的作用是
A. 提供土地、勞動力產品,扮“店”的作用
B. 進行產品加工、制造,扮“廠”的作用
C. 對產品進行市場推廣和外銷,扮“店”的作用
D. 從事樣品制造和開發,扮“廠”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近20多年來,伴隨著大規模的改革開放,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香港以自由貿易(轉口貿易)和金融服務而成為舉世聞名的“自由港”;廣州和珠海等地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則以制造加工業而聞名。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后廠”為基本模式。
材料二:“泛珠三角”,簡稱“9+2”,即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貴州、云南、廣西、海南9個省區,再加上香港和澳門所形成的超級經濟圈。
⑴“泛珠三角”9個省區中,屬于中部經濟地帶的有 、 。(寫簡稱)
⑵“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合作中,扮演“店”角色的是 ,扮演“廠”角色的是 。并對它們各自的角色進行簡要分析(提示:可以從各自的優勢與分工等方面)。
⑶簡析“泛珠三角”經濟圈的建立對香港這個世界著名的自由貿易港的重要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