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都市區由都市核心區和都市邊緣區組成。下圖為我國某超大城市都市區不同組成部分在都市發展過程中人口的變化率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Ⅱ階段都市邊緣區( )
A. 經濟增長一直靠承接核心區工業外遷 B. 人口大量涌入,用地明顯緊張
C. 用地向外擴張不明顯 D. 既有低密度的高級住宅,電有外來人口聚居社區、低級住區
【2】我國東南沿海部分城市現在提前進入Ⅲ階段,原因可能是( )
A. 城鄉二元體制的打破 B. 核心區房價的回落
C. 農村土地升值空司大 D. 邊緣區基礎設施的完善
【答案】
【1】D
【2】C
【解析】
【1】讀圖可知,根據城市化進程可判斷,Ⅰ階段為城市化、Ⅱ階段為郊區城市化、Ⅲ階段為逆城市化、Ⅳ階段為再城市化。郊區城市化過程中,人口、商業和制造業相繼從大城市中心向郊區遷移,城市用地明顯擴大,但因都市邊緣區土地面積大,不會造成用地明顯緊張,故A、B、C錯。郊區城市化階段伴隨著城市中上階層人口移居市郊,城市中心城區以外的郊區、鄉村區域的城市化過程,故Ⅱ階段都市邊緣區既有低密度的高級住宅,也有外來人口聚居社區、低級住區。選D。
【2】Ⅲ階段為逆城市化階段,該階段是少數經濟高度發達、城市化趨于飽和的國家或地區,投資方向從大城市轉向小城鎮與鄉村地區,出現了城市人口減少、經濟衰落的現象。我國東南沿海部分城市現在提前進入Ⅲ階段,原因最可能是農村土地升值空間大,投資回報率更高,選C。
城市化 | 郊區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再城市化 | |
時 間 | 19~20世紀 | 20世紀50~70年代 | 20世紀70~80年代 | 20世紀80年代以后 |
表 現 | 人口由鄉村遷往城市,農村地域轉化為城市地域 | 人口由市區遷往郊區 | 人口由市區遷往農村和小城鎮 | 人口遷回市區 |
成 因 | 城市的拉力和鄉村的推力 | 市區人口激增,地價上漲,交通擁擠 | 為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 | 開發中心區,高科技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 |
圖 解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某中學地理夏令營小組,暑假里對國外某地進行了一次野外考察。下圖是繪圖小組繪制的此地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以下有關對圖中各處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A. ②處多形成淺槽型谷 B. ③處可能有天然氣
C. ⑤處沿岸的洋流比同緯度大洋彼岸低 D. 河谷R是向斜谷
【2】部分夏令營隊員在QQ群中交流,可能在撒謊的隊員是
A. 暴打Qunzhu B. 冷 C. 嗯哼大王 D. 終南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三種水循環在各自的運動過程中都具備的環節是…( )
A. 蒸發和降水 B. 蒸發、降水和徑流
C. 蒸發、降水、徑流和水汽輸送 D. 蒸發、蒸騰和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川氣東送是繼西氣東輸之后中國興建的又一條能源大動脈。讀圖完成下列各小題。
【1】下列關于川氣東送方案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有助于改善東西部地區能源的供求矛盾,促進東西部的共同發展
B.有助于西南地區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促進西南地區經濟的發展
C.有助于東部地區改善能源結構,改善大氣環境
D.配合原有的西氣東輸工程,可從根本上解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2】與輪南至上海的西氣東輸管道干線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氣東送”方案具有的優點是
①沿線經濟發達,市場需求量大 ②途經我國水能最豐富的三峽地區,供氣更方便
③經過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氣來源更多,供氣更穩定 ⑤運輸線路短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地北京時間3月21日13時20分的景觀照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該日
A. 廣州日出比上海早 B. 南極中山站有極晝現象
C. 該地有太陽直射現象 D. 北京白晝時間長于上海
【2】該地最有可能位于
A. (100°E,0°) B. (140°W,0°)
C. (140°E,0°) D. (100°W,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農業低產區(甲地區)的分布地區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所示地區成為農業低產區的自然原因是( )
A. 土壤有機質含量少 B. 土壤礦物質含量少
C. 水分太多,土壤透氣性差 D. 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嚴重
【2】下列措施有利于甲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是( )
A. 大面積種植針闊混交林 B. 發展立體農業
C. 進行小流域綜合治理,防止土壤鹽堿化 D. 大力發展經濟林木—蘋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示意我國某區域冬、夏季日照時數空間分布。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時數差異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導致該區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時數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陽高度 B. 天氣狀況 C. 晝夜長短 D. 海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半球夏至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是 ( )
A. 北半球各緯度的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 赤道上的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 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的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 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的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