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個人”作為單獨的自治單位,獨立于家庭、社區和社會秩序之類的集體性概念之外。有學者認為,“個人”所具有的這一內涵,“只有到了16世紀末或17世紀初才得以形成”。能支持這一觀點的應是
A.智者學派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
B.文藝復興提倡人文主義
C.啟蒙思想強調人的“理性”
D.《人權宣言》宣稱人生而自由平等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太陽活動增強可能導致( )
A. 地面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干擾
B. 地球兩極地區出現極晝、極夜現象
C. 地球不同緯度自轉角速度差異增大
D. 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太陽活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溫度稍低,顯得較暗的部分。
B. 太陽活動高峰年到下一個太陽活動低峰年約為11年。
C.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有利有弊。
D. 太陽黑子數目多的年份其它太陽活動也頻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庫爾勒和上海兩地的自轉角速度和線速度相比較,正確的敘述是( )
A. 兩地的角速度和線速度都相同
B. 兩地的角速度和線速度都不相同
C. 角速度相同,線速度上海大于庫爾勒
D. 線速度相同,角速度上海小于庫爾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問題。
(1)圖中A、B、C、D自然帶的名字依次是: , , , ,A、B區對應的氣候類型依次是 ,
(2)B區山地 (東、西坡)垂直帶譜數目較多,產生這種差異的基礎是 條件,同時, 東、西坡)的雪線較高,主要影響因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甲、丙在晨昏線上,此時地球位于遠日點附近。回答下列各題。
【1】對圖中此時甲、乙、丙、丁各地情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甲地白晝時間比乙地長 ②甲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可達90°
③乙、丁兩地自轉速度相同 ④各地日出的先后順序是甲、乙、丙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此時,下列各地情況可信的是( )
①煙臺市(約37.32°N, 121.24°E)的中學生正在上學路上
②雅庫茨克(約62°N, 130°E)已是白晝
③煙臺市正處于小麥播種季節
④澳大利亞某地房屋朝北窗戶陽光射人室內面積接近一年中最大值(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后,經濟迅猛發展,生產和資本出現集中趨勢,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工業生產開始進入大企業時代。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僅出現在歐洲主要國家
B.促使人類進入工業時代
C.不利于企業的技術革新
D.使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伊塞克湖屬于內陸咸水湖,含鹽量較高,故又稱“咸湖”,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終年不凍,中國古稱“熱海”。伊塞克湖是地殼斷裂陷落形成的,經常發生的地震和廣布的溫泉表明這里的地殼運動仍在繼續。該湖東西兩岸年降水量差異大,東岸地區有常年積雪。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區,廣泛引用注入此湖的河水發展灌溉農業,這里已成為吉爾吉斯斯坦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之一。
材料二 伊塞克湖地區位置示意圖
(1)分析伊塞克湖冬季不結冰的原因。
(2)分析伊塞克湖東岸有常年積雪的自然原因。
(3)分析在伊塞克湖沿岸地區發展灌溉農業對當地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南美洲局部區域。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自然帶①→②→③的變化,體現了地理環境的( )
A.由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B. 由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C. 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D. 非地帶性分異規律
【2】自然帶①出現在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地形、副高和向北流動的寒流影響
B. 受地形、信風和向南流動的暖流影響
C. 受副高和向北流動的暖流影響
D. 受信風和向南流動的寒流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