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給古老的絲綢之路帶來了新的外延與內涵,給中國以及尋求發展的沿途各國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未來。下圖為非洲及西亞略圖。
材料二 圖中甲地地處回歸線附近、乙地深居內陸,兩地均為沙漠氣候區。H地為世界鹽度最高的海域、地處生長邊界的紅海,所在河流為埃及的母親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該河上中游地形以高原為主,下游地勢地平。
(1)簡述H海的面積變化趨勢及原因。
(2)簡述甲荒漠和乙荒漠形成原因的差異。
(3)分別指出圖中①②兩處流水作用的主要差異并簡析其原因。
【答案】(1)趨勢:增大。原因:位于兩大板塊(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地帶 (2)甲荒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乙荒漠:地處亞歐大陸內部,距海遠,降水少 (3)①以侵蝕(或搬運)作用為主。原因:河流上游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河流落差較大,流速快。②以堆積(或沉積)作用為主。原因:河口地區,地形平坦,流速緩慢
【解析】(1)H海為紅海,紅海位于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地帶,未來會不斷增大。
(2)甲乙荒漠的形成差異主要表現為二者所處的緯度位置及大氣環流均不同。甲荒漠為阿拉伯沙漠,其成因是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乙荒漠為中亞沙漠,因地處亞歐大陸內部,距海遠,降水少。
(3)圖中①處于河流上游河段,河流上游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河流落差較大,流速快,故①河段以侵蝕(或搬運)作用為主。②處于尼羅河河口附近,因地處下游河口地區,地形平坦,流速緩慢,該河段以堆積(或沉積)作用為主。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城市化速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完成下列各題。
【1】關于圖中各個時段城市化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在M時段,城市化發展速度較快
B. 在N時段,城市化發展速度較快
C. 在P時段,城市化水平較高
D. 在N時段,城市化水平較髙
【2】中國和法國處于圖中的時段依次是
A. P、N B. N、P C. M、N D. P、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我國進入“高鐵時代”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高鐵站建設也方興未艾,而部分河運卻日益衰落。2014年2月26日,中國首條在高原高海拔和戈壁荒漠地區開通的高速鐵路蘭新高鐵全線開通運營。漢江全長1 532千米,流域涉及6省市,素有“千里黃金水道”之稱。 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蘭州等大城市高鐵車站遠離主城區,布局在城市核心區的邊緣,其主要原因是
A. 高鐵站用地面積廣,郊區地價較低,可大大降低成本
B. 促進高鐵站所在郊區的城市化步伐
C. 遠離主城區,便于旅客集散
D. 位于城鄉結合部方便居民出行
【2】近代以來,漢江航運不斷萎縮,下列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①新的運輸方式的興起并發展成為主要運輸方式 ②河流落差加大,水流湍急 ③水庫、涵閘和橋梁等工程建設阻礙通航 ④船舶大型化使干流和下游的部分河段喪失通航能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2月23日,我國農業部正式發布《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將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進行產業化開發。馬鈴薯是耐旱、喜冷涼的作物。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儲藏馬鈴薯不受歡迎,市場對新鮮馬鈴薯的需求越來越大。西南地區馬鈴薯生產最大的特點是周年生產、周年供應。讀西南地區馬鈴薯周年生產表。完成下列各題。
【1】根據生產季節特點,西南地區種植小春馬鈴薯的主要制約因素是( )
A.洪澇 B.霜凍 C.干旱 D.光照
【2】據材料可知,大春馬鈴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的是( )
A.低熱河谷地帶 B.高海拔地區 C.中低海拔地區 D.四川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某大城市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當①線變成②線時,住宅區可拓展到( )
A. 一環路 B. 二環路 C. 三環路 D. 環城路
【2】近年該市的工業部門大部分由城區遷移到郊區,主要原因是( )
①城區用地緊張,地租上漲 ②城市交通網的不斷完善
③為了緩解城區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 ④郊區廉價勞動力豐富
⑤人口向郊區遷移
A. ①②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3】近年該市大型綜合商場和超級市場逐漸從市中心向二、三環路遷移,主要原因是( )
①二、三環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擁堵
③二、三環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網的不斷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減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依據國家區域發展新棋局,我國將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與長三角地區相比,川渝地區發展的地理優勢是( )
①水陸交通便利 ②礦產、水力等資源豐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術力量雄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為推動長江流域的綜合開發,兩區域在生態安全方面可以開展的合作是( )
A. 航道建設 B. 西電東送
C. 勞務輸出 D. 水土保持
【3】在長江三角洲產業分工協作方面,上海應重點發展( )
A. 國際金融、文化創意、對外貿易
B. 機械制造、服裝制造、石油化工
C. 原料重化工業、現代農業、旅游業
D. 高端裝備制造、臨空經濟、現代物流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家住南京(118°46′E,32°03′N)的小明每天早晨沿著玄武湖邊綠道(如下圖)跑步鍛煉。他從A地出發,按照順時針方向的線路繞湖一圈。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某日小明出發時觀測到太陽剛好從正東方的湖面升起,他看了一下手表,下列時間最接近的是
A. 5時30分 B. 6時00分 C. 6時07分 D. 6時12分
【2】湖面的漂浮物在風和湖岸的共同作用下不斷地運動聚焦,形成“漂浮體”。在一年中下列地點看到“漂浮體”的機率最大的是
A. A地附近 B. B地附近 C. C地附近 D. D地附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甲、乙兩工廠萬元產值主要成本百分比比較表,完成下列各題。
【1】【1】下列工業部門,與甲、乙兩工廠最吻合的是
A. 服裝工業、水果罐頭加工業 B. 制糖工業、精密儀表
C. 紡織工業、家具制造業 D. 有色冶金工業、食品工業
【2】【2】下列關于甲、乙兩工廠所屬工業類型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乙類工業在我國正逐步從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B. 自然條件對甲、乙兩類工業均無明顯的影響
C. 甲、乙兩類工業發展中,對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要求相同
D. 隨著技術的發展,甲類工業受地域條件的限制逐漸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知名導演張藝謀語)。溫潤的氣候、豐沛的自然資源造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國”的美名。宜居城市是指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協調發展,人居環境良好,能夠滿足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適宜人類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在公眾看來,“交通的方便性”、“城市是否干凈整潔無污染”和“空氣質量”是衡量一個城市是否適合生活的最重要指標。
材料二 都江堰市地處四川成都平原西北部,原名灌縣,后因世界水利名珠都江堰而得名,山環水繞,城景交融,天人相應,品味獨絕,是享譽中外的旅游勝地。2014年2月12日,由青島四方公司研制的CRH6A型動車組將在成灌鐵路正式載客運營,標志著我國城際動車組首次載客運營。CRH6A型動車組主要用于中短途城市之間、區域城郊之間的通勤和商旅,以公交化的運營模式為主,故也被稱為城際動車組。CRH6A型動車組最高運營速度為200公里/小時,最大載客人數為1479人,是中國現有各型動車組中載客能力最大的動車組,被譽為“大肚子”動車組。下圖為四川盆地簡圖。
材料三 黑苦蕎多生長在高寒地區,其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在預防高血壓、癌癥等多種疾病中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被譽為“五谷之王”。西昌大涼山區的甘洛縣,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最高海拔4288米。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年平均氣溫16.2℃,年平均日照1661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全年無霜期326天。該縣出產的黑苦蕎,色澤烏黑,顆粒大,品質優,為“中國黑苦蕎之鄉”。早在300年前就有野生黑苦蕎馴化栽培的文獻記載。現甘洛縣黑苦蕎種植面積有32000畝,總產量達到4800噸,位列全國首位,黑苦蕎產品遠銷國內十多個省市及歐美市場。
(1)試分析材料二中的等溫線發生彎曲的原因。
(2)根據所學地理知識,說明“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的理由。
(3)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都江堰市旅游資源發展的有利條件
(4)結合材料三,試分析甘洛縣黑苦蕎品質高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