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巖石圈部分構造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________環境。
(2)①②兩層構成地殼,________部分地殼比較厚,________部分地殼比較薄。
(3)④是________面,大約在地下平均________km處(指大陸部分)。
(4)③是________,其物質狀態是________態;①②③密度由小到大排序為________。
【答案】大氣圈 生物圈 水圈 自然 陸地 海洋 莫霍 35 地幔 固 ①<②<③
【解析】
該題以巖石圈部分構造假想圖為背景,考查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熟練掌握教材內容可正確回答該題,試題難度相對較小。
(1)圖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層有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存環境。
(2)①②兩層構成地殼,陸地部分地殼比較厚,海洋部分地殼比較薄。
(3)④是莫霍界面,地殼是指莫霍界面以上到地表的部分,其厚度分布不均,在大陸地殼較厚,平均厚度33KM,大洋地殼較薄,平均厚度6KM。
(4)由于縱波能穿過固液氣三態的物質,而橫波只能穿過固態,在莫霍界面處縱波和橫波都能穿過,③是地幔,其物質狀態是固態;越往地下,物質的密度越大,故①②③密度由小到大排序為①<②<③。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圖中甲島是太平洋的一個火山島,經濟以農業為主,S市是該島最大的城市,人口約20萬(全島約70萬)。甘蔗制糖業是該島最主要的支柱產業,蔗糖70%以上遠銷歐洲。2008年該島甘蔗每公頃產量為45.89噸(我國為71.23噸)。
2010年,我國需要進口l77萬噸食糖,預計將逐年增加。近年來,我國部分企業計劃和甲島所在國政府合作,在甲島投資甘蔗種植。
(1)說出甲島5-10月降水量空間分布的主要特點,并分析其原因。
(2)簡析甲島無大城市分布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我國部分企業計劃在甲島投資甘蔗種植的主要原因。
(4)請為該島經濟發展設計可行的方案,并說出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面“地球圈層結構圖”, 下列問題。
【1】地震波自下而上通過C、D之間的界面后( )
A. 橫波和縱波增速
B. 橫波和縱波都減速
C. 橫波加速、縱波減速
D. 橫波減速、縱波加速
【2】下列關于地球圈層結構敘述正確的是( )
A. B表示的地殼是由巖石構成的,故又叫巖石圈
B. 水循環只在B所代表的水圈上運動
C. A所代表的大氣層,其底部的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 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大氣圈的全部、水圈的下部和地殼的表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年來隨著甘肅省石油資源趨于枯竭,甘肅省正在河西走廊建設千萬千瓦級風力發電基地,打造“陸上三峽”,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該地區轉型的支柱產業。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陸上三峽”的主戰場城市最可能是
A. 玉門 B. 酒泉 C. 武威 D. 蘭州
【2】風力發電基地的建設對當地經濟的有利影響主要是
A. 完善基礎建設,加快旅游業發展 B. 優化能源結構,減少高能耗工業
C. 發展新型產業,培育經濟增長點 D. 改善當地環境,促進農作物生長
【3】當前該地區風能開發利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A. 利用技術不成熟 B. 產業轉型起步晚
C. 生態環境限制大 D. 遠離消費市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吉林延邊和龍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是我國明太魚加工時間長、規模最大的地方,其工序主要是涂上味料后掛起來晾曬,經較長時間風干。明太魚屬冷水性魚類。明太魚一直是朝鮮民族喜歡食用的傳統食品。以前我國進口的明太魚主要來自朝鮮,現在俄羅斯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明太魚出口國。
材料二 中國自1995年開始,所有海區實行休漁制度。2017年實行更嚴格的休漁制度,調整后的休漁制度對各類作業方式休漁時間均進行了延長,休漁作業的類型也有所增加。中國伏季休漁在國際社會得到了積極肯定和高度評價,樹立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良好形象。
材料三 下圖是和龍市明太魚進口和銷售路線圖。
(1)推測朝鮮明太魚產量大大減少的主要原因。
(2)與和龍市相比,闡述明太魚在俄羅斯加工、外銷的不利社會經濟條件。
(3)說明中國實施的伏季休漁制度對東北亞海洋漁業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盛行風向形成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風向形成的主要季節是( )
A. 北半球夏季 B. 北半球冬季 C. 南半球夏季 D. 南半球冬季
【2】導致圖中風向發生改變的主要動力是( )
A. 摩擦力 B. 風力 C. 地轉偏向力 D. 水平氣壓梯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植被返青期、枯黃期和生長季是重要的植被物候現象。下圖為青藏高原11個生態地理分區,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與海拔存在關聯,且不同生態區的高寒草地物候也存在差異。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隨海拔高度的增加,整個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
A. 返青期推遲、枯黃期提前 B. 返青期推遲、枯黃期推遲
C. 返青期提前、枯黃期推遲 D. 返青期提前、枯黃期提前
【2】在海拔2600-3500m的地區,②生態地理區的高寒草地返青期明顯晚于①生態區,與之最為密切的因素是
A. 夏季風 B. 年降水量 C. 緯度因素 D. 地勢起伏
【3】①、②、③、④四個生態地理區中,高寒草地返青期最遲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聯網手段,在線呼叫、預約出租車、專車、快車、巴士、代駕等出行方式。下圖為我國智能出行分布圖(數據不包括港、澳、臺地區)。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與圖中智能出行500萬人次/年分界線最接近的是我國( )
A. 二、三級階梯分界線B. 人口地理分界線
C. 800mm等降水量線D. 南方與北方分界線
【2】R省區人口數量與重慶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數遠低于重慶市,主要是因為( )
A. 氣候濕熱B. 信息閉塞C. 地表崎嶇D. 經濟落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不同地點晝長隨季節(北半球)變化統計曲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判定A、C、D三地的地理緯度:
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晝夜長短隨季節而變化,但________(填圖中字母)地區例外,這里晝夜________________。
(3)從A到D的四幅圖中可以發現,晝夜長短變化幅度的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