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尼日尼亞經濟以農礦業為主,是非洲第一大石油出口國,東亞的中國、日本、韓國等是其主要的原油進口國,下圖為尼日尼亞,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尼日利亞原油運輸到東亞可能經過( )
A.英吉利海峽、蘇伊士運河 B.好望角、馬六甲海峽
C.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 D.巴拿馬運河、直布羅陀海峽
【2】尼日利亞北部地區最突出的環境問題是( )
A.草場退化,土地荒漠化 B.森林破壞,水土流失
C.經濟發達,污染嚴重 D.水網稠密,湖泊萎縮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營養化造成的常見污染類型。20 ℃~30 ℃是赤潮發生最適宜的溫度范圍,赤潮發生的環境條件如下圖所示。完成下列各題。
【1】根據赤潮發生的主要環境條件可以判斷,在我國較易發生赤 潮的海域一般是( )
①南方近岸海域 ②城市近岸海域 ③北方近岸海域 ④鄉村近岸海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我國沿海赤潮一般發生在( )
A. 9月到11月 B. 12月到2月
C. 3月到5月 D. 6月到8月
【3】如果赤潮發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經過,其對赤潮的影響是( )
①使污染區域更集中 ②加劇污染程度 ③使污染區域更分散 ④減輕污染程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地球自轉線速度隨緯度變化圖(左圖)和地球公轉線速度變化圖(右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
A. 60°7月 B. 30° 1月 C. 30° 7月 D. 60° 1月
【2】
A. 東南—正南—西南 B. 西南—正北—東南
C. 東北—正南—西北 D. 東北—正北—西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提出走節約型發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A. 自然資源種類多,總量大,類型齊全
B. 資源利用率低,存在資源的相對短缺
C. 人口基數過大,新增人口數量仍然較多
D. 以生物多樣性減少為特征的生態破壞加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馬拉開波盆地位于委內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環繞,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為濕熱的馬拉開波湖湖區。該湖區除北部委內瑞拉灣沿岸氣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外,大部分地區高溫多雨,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湖泊以東的奧里諾科河水能蘊藏量大,流域面積88萬平方千米,流域內人口約有225萬,人煙稀少。
(1)分析馬拉開波湖湖區“濕”“熱”的原因。
(2)分析甲、乙兩地氣候特點差異原因。
(3)你認為奧里諾科河是否應該大力發展水電,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平原城市及其郊區氣溫和降水統計資料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城市所處平原的農業地域類型可能是
A.乳畜業B.水稻種植業 C.大牧場放牧業D.商品谷物農業
【2】圖中①代表的城市功能區最有可能是
A.居民住宅區B.中心商務區C.科教文化區 D.工業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蘭新高鐵東起蘭州,途經西寧、張掖等城市,最終到達烏魯木齊,全長1776公里。讀“蘭新高鐵線路圖”,完成下列問題。
【1】影響蘭新高鐵建設的主導因素是( )
A. 地形 B. 資源
C. 文化 D. 經濟
【2】影響蘭新高鐵安全運行的主要自然災害是( )
A. 滑坡 B. 風災
C. 泥石流 D. 地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城市規劃簡圖及近年該城市統計的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該市常年盛行東北風。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該城市主要功能區包括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和文化區,則③④所代表的功能區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
(2)a、b、c、d四個宜建高級住宅區的是________,試說明原因。
(3)根據該城市近期統計的人口年齡構成金字塔圖,分析該城市發展的人口優勢,并預測30年后該城市面臨的人口問題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10月16日,中國和印度尼西亞正式簽署雅萬(雅加達—萬隆)高鐵項目。讀下面“印度尼西亞部分區域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影響圖中規劃高鐵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河流 C. 聚落 D. 氣候
【2】雅萬高鐵修建后,對雅加達與萬隆之間原有交通運輸方式沖擊最大的是
A. 公路運輸 B. 航空運輸 C. 內河運輸 D. 海洋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