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馬爾代夫由散布在印度洋上的1000多個珊瑚島組成,屬于發展中國家,國土南北長820千米,東西寬130千米。首都馬累所在的馬累島面積約1.5平方千米。中馬友誼大橋由中國承建,是世界首座建在珊瑚礁上的跨海大橋,它連接首都馬累和機場島。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中馬友誼大橋修建之前,馬爾代夫島嶼之間幾乎沒有大橋連接的主要原因是
A. 科技水平較低B. 國土面積狹小C. 居民出行需求小D. 經濟水平落后
【2】中馬友誼大橋建設過程中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難是
A. 臺風多發B. 海況復雜C. 氣候濕熱D. 地基不穩
【3】大橋建成后對當地的積極影響主要有
①緩解首都馬累的交通壓力 ②疏解馬累過于集中的人口和經濟活動
③增強馬累島與其他島嶼之間的陸上聯系 ④帶動周邊島嶼的物流業、旅游業等發展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答案】
【1】D
【2】B
【3】D
【解析】
本題考查交通布局及其影響.
【1】馬爾代夫島嶼眾多,且島嶼面積較小,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因此馬爾代夫島嶼之間幾乎沒有大橋連接,故D正確。科技水平會影響大橋的修建,但并不是該國島嶼之間幾乎沒有大橋連接的主要原因,A錯;國土面積與大橋的修建關系不大,B錯;馬爾代夫的航運及旅游業較發達,居民出行需求較高,C錯。
【2】馬爾代夫受北印度洋季風洋流、海水侵蝕、海水深度大等復雜海況影響大,這是大橋修建過程中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難,B正確。馬爾代夫靠近赤道地區,受地轉偏向力影響較小,難以形成氣旋,A錯誤;氣候濕熱會影響大橋的修建,但并不是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難,C錯誤;馬爾代夫群島位于板塊內部,地殼穩定,建設大橋的地基較為穩固,D錯誤。
【3】修通馬累島連接機場島的大橋,使馬爾代夫主要島嶼的發展空間發生質的飛躍,帶動周邊島嶼的發展。中馬友誼大橋將有效緩解馬累島的交通狀況,為馬累市的城市功能拓展和經濟騰飛奠定基礎。中馬友誼大橋只是連接首都馬累和機場島,并不能增強馬累島與其他島嶼之間的陸上聯系。
本題主要考查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獲取信息進行概括即可,難度一般。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年內我國地跨10個經度區域的降水量變化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可知( )
A. 清明節之前各地陰雨連綿
B. 5月起雨帶開始向北移動
C. 35°N以南地區秋高氣爽
D. 35°N以北地區伏旱嚴重
【2】該區域( )
A. 位于地勢二、三級階梯
B. 絕大部分屬于內流區
C. 東部降水受暖流影響大
D. 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我國南部沿海地區圖。
材料二:上圖中M地土地利用結構調整方案(表1)及經濟、環境效益比較(表2)。
表1 土地利用結構/% 方案 耕地 經濟林 生態林 草地 魚塘 其他 A 62.3 22.5 10.6 2.8 1.6 0.2 B 22.6 16.6 36.2 19.3 5.1 0.2
表2 經濟、環境效益比較(現在數據為100) 方案 土地侵
蝕量 地表徑
流量 每畝土地年收入 1~5年內 6年以后 A 72 85 80 150 B 36 68 62 260
材料三:1992~2007年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國際直接投資額和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全國比重的變化圖。
(1)簡述我國南部沿海地區地理位置對該地區經濟活動的有利影響。
(2)圖中M、N兩地比較,受寒潮影響較小的是 地,試分析原因。
(3)材料二中M地的A、B兩種土地利用結構調整方案中,你認為哪種方案更合理 試依據材料說出理由。
(4)與珠江三角洲比較,1992~2007年,長江三角洲國際直接投資額和進出口總額占全國的比重有什么變化 試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北半球某大陸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單位:mm)隨海拔高度分布圖。據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地降水量時空分布的特點是
A. 夏季多于冬季 B. 隨海拔升高降水量遞減
C. 冬季多于夏季 D. 隨海拔升高降水量遞增
【2】該地1~5月同一海拔高度上降水量變化的原因是
A. 西風帶逐漸北移,影響增強 B. 赤道低氣壓帶逐漸南移,影響減弱
C. 信風帶逐漸南移,影響減弱 D. 副熱帶高氣壓帶逐漸北移,影響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某區域兩個不同地質時期河流地貌發育情況。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前期圖中,河漫灘最寬闊的河段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2】該區域水文水系特征發生的變化,正確的是
A. 甲河由于溯源侵蝕產生襲奪現象B. 乙河段相比前期流量大增
C. 丙處山體滑坡堵塞河道使河流改向D. 區域內河流徑流總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下圖為某內陸國水系分布圖(圖中數字表示海拔,單位:m)。甲湖是該國最大湖泊,湖內小島數目經常有規律增減,乙地是該國著名的洼地,目前,該洼地每年還在不斷加深。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甲湖中的小島數目較少的月份最可能是
A. 2月B. 8月C. 5月D. 12月
【2】推測造成乙洼地不斷加深的地質作用主要是
A. 巖漿噴發B. 流水侵蝕
C. 風力侵蝕D. 地殼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東部某沿海等高線分布圖,據此完成下列要求。
(1) E為 (地形部位),療養院位于 (南或北)坡。
(2) 圖中a、b、c中, 不屬于河流的支流,a、b兩條支流水流較急的是 ,原因是 。
(3)若將小河水引向療養院,圖中有兩條計劃路線①、②, 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 。
(4)擬從甲村向乙村修一條公路,③、④兩條線路中,較為合理的是 ,甲乙兩村,_____處更容易形成城市,其優勢自然地理條件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地區土地利用及農業垂直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問題。
該地區可能位于
A. 阿爾卑斯山地區B. 印度半島東部
C. 中南半島D. 南美洲西北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墊狀點地梅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900米附近,貼伏于地面,喜光性強,枝葉形成致密的點狀結構,常與生長所在地典型植被伴生。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風的優點。該區域年平均氣溫為-0.4℃,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夏季開花季節最適宜光合作用的葉片溫度為15℃~18℃,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其生長;降水減少會導致墊狀植物枯萎,甚至死亡。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伴隨墊狀點地梅分布的典型植被是
A. 高山草甸 B. 高寒荒漠
C. 高山針葉林 D. 高山針闊葉混交林
【2】墊狀點地梅生長季節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風優點的原因是
①積雪融化,融水滲入墊狀物內,補充水分②墊狀結構致密,寒氣難進入,影響極小③大風時,枝葉背面難受影響,仍較暖和④結構致密,貼地面分布,大風難以摧毀⑤積雪覆蓋,積雪保溫作用強,枝葉溫度高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3】調查發現,與墊狀點地梅主要分布相比,山坡相對平坦的4500~4750米處分布很少,其原因可能是
A. 大氣溫度較低 B. 大氣降水較多 C. 地面光照較差 D. 地面風力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