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四地氣候要素統計圖。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四地中終年溫和多雨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圖中
A. 甲地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 B. 乙地全年受西風和暖流的影響
C. 丙地常年受東北信風帶的控制 D. 丁地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
【答案】
【1】A
【2】D
【解析】本題組考查氣候類型的判讀。根據圖中水熱組合的特點,進行氣候類型判定再結合相應氣候特征、成因分析即可。據圖,甲乙丙丁分別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氣候,據此解析。
【1】根據圖中水熱組合的特點,甲乙丙丁分別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氣候。據此,甲地全年受西風和暖流的影響,終年溫和多雨,選A。
【2】根據圖示中水熱組合的特點,甲乙丙丁分別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氣候。據此,甲地全年受西風和暖流的影響;乙地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丙地常年受大陸氣團的控制;丁地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選D。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我國某特大城市2011年7月8日、7月9日天氣和空氣質量表。
材料二 下圖是我國某特大城市上空2011年7月8日、7月9日等溫面分布示意圖。
【1】該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主要來自 ( )
①石油燃燒 ②汽車尾氣 ③煤炭燃燒 ④工廠廢氣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該城市上空 ( )
①盛行下沉氣流 ②氣流擴散條件變差 ③出現逆溫現象 ④空氣對流顯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連日天氣晴朗,太陽輻射強烈,該城市 ( )
①可能出現光化學煙霧污染 ②臭氧濃度增加
③可能出現龍卷風天氣 ④氮氣濃度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城市垃圾是指在居民的生活消費、工業生產、商業活動、市政建設和維護機關辦公等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排放量也迅速增加。
材料二 世界部分國家垃圾處理方式的比較
材料三 垃圾處理示意圖
(1)根據材料二,比較我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垃圾處理方式上的異同。
(2)說出材料三示意圖中的中轉站的主要功能。
(3)分析圖示反映的垃圾處理方式的優缺點。
(4)提出解決我國城市垃圾問題的合理化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表,回答下面小題。
【1】表中
A. 魯—出生率最高,人口密度最小
B. 新—死亡率低,與年齡結構有關
C. 瓊—為三低模式,老齡化最嚴重
D. 寧—自然增長率低,華僑返鄉多
【2】我國
A. 出生率高的省區全部位于東部季風區
B. 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省區死亡率越低
C. 西部省區人口增長數量大于沿海省區
D. 各省區人口自然增長的影響因素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西南地區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類型面積變化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關于該流域土地利用類型面積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前期增加后期減少的是林地 B. 增幅和減幅均最大的是灌叢草地
C. 前期減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 整個時期耕地總體上是減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類型中,其面積前后期變化能反映流域生態狀況由退化趨于好轉的是: ①林地 ②灌叢草地 ③建設用地 ④裸巖地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由于氣候變異和人為活動引起的濕潤系數在0.05~0.65范圍地區內的土地退化過程
稱為土地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蝕、鹽堿化、肥力衰竭在內的土壤退化過程和包括植被覆蓋率降低、生物量減少和生物多樣性下降等在內的生態系統退化過程。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材料中的濕潤系數可能是指 ( )
A.降水量
B.降水量與蒸發量之比
C.蒸發量
D.蒸發量與降水量之比
(2)材料中的生物多樣性下降屬于 ( )
①土壤退化過程 ②土地退化過程 ③生態系統退化過程 ④荒漠化過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濕潤系數在0.05~0.65的地區又分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亞濕潤地區三類,圖中A地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地屬__________________,C地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中A地區天然植被類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主,導致該地區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氣候干旱和____________,人為原因是濫墾土地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要遏制這一地區的荒漠化進程,可以采取的具體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藜麥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食用品種主要種植在海拔3000米以上、降雨量300mm左右的高海拔山區,是印加居民的傳統食物。藜麥營養價值豐富、全面,古代印加人稱之為“糧食之母”,曾被美國宇航局用于宇航員的太空食品,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藜麥是唯一一種單體植物即可滿足人體營養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薦藜麥為最適宜人類的完美的“全營養食品”。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據材料推斷藜麥的生長習性
①喜陰涼濕潤 ②耐土壤貧瘠、鹽堿 ③喜光、怕漬澇 ④耐高溫,耐旱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2】藜麥引種成功邁出了地區扶貧的關鍵一步,為了增加該地區居民收入,走可持續發展之
路,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 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形成專業化生產區域
B. 延長藜麥生產產業鏈,增加藜麥產品附加值
C. 加強科學研究,選育高產高品質良種
D. 大規模發展藜麥種植,迅速擴大種植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