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下圖左圖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長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陽湖水體面積變化對比圖。右圖為某次長江洪水過程洞庭湖入、出湖徑流量的變化圖。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時期兩湖水體面積變化的特點是
A.兩湖水體面積均持續減少B.兩湖水體面積變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體面積變化逐年減小D.2009~2010年鄱陽湖水體面積變化最大
【2】該時期鄱陽湖水體面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陽湖流域降水量的變化B.鄱陽湖流域蒸發量的變化
C.鄱陽湖出水量的變化D.長江干流入湖水量的變化
【3】讀右圖可以看出這段時間洞庭湖對長江洪水產生蓄積作用的時段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
【1】B
【2】A
【3】C
【解析】
本題組主要考查了陸地水體間的水源補給關系及學生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試題難度一般。
【1】讀圖可知,該時期兩湖水體面積變化有增有減,并非持續減少,故A錯;兩湖水體面積變化狀況基本一致,故B正確;洞庭湖水體面積變化有增有減,不是逐年減小,故C錯誤;鄱陽湖水體面積變化最大的是2010-2011年,故D錯誤;綜上所述,選B。
【2】鄱陽湖和洞庭湖都位于季風區,其水源主要來自于流域內降水,由圖可以看出鄱陽湖水體面積在不同年份差別巨大,最大差達到2000多km,這說明流域內降水量變化較大,A正確;影響鄱陽湖流域蒸發量變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流域內氣溫的變化,如果鄱陽湖水體面積的巨大變化是因為蒸發量的變化,那流域內氣溫的變化幅度是不可想象的,B錯誤;湖泊出水量包括湖面蒸發量、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出湖水量及工農業用水,已知鄱陽湖湖面蒸發不可能有巨大變化,長江和洞庭湖、鄱陽湖是通過水位差互補的,不會有巨大變化,地下徑流出湖水量及工農業用水都不會造成如此巨大變化,C錯誤;洞庭湖和鄱陽湖同樣通過水位差與長江互補,長江干流不可能在補給兩湖水量上有巨大差別,而兩湖水體面積變化差別巨大,D錯誤。綜上所述,選A。
【3】洞庭湖對長江洪水產生蓄積作用時,洞庭湖入湖徑流量大于出湖徑流量,結合圖可知,①是洞庭湖入湖徑流大于出湖徑流,②是出湖徑流大于入湖徑流,③入湖徑流大于出湖徑流,④出湖徑流大于入湖徑流,因此洞庭湖對長江洪水產生蓄積作用的時段為①③,故選C。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列材料,完成(1)-(3)題。
材料一 圖1為某區域略圖,圖2為圖1中甲地和丁地的氣候統計圖。
材料二 圖1中所示道路沿線自然帶類型多樣,從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帶,變為丁地的熱帶季雨林帶。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帶來約2億噸的泥沙,圖1中戊區域形成了面積約8萬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圖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糧食生產區,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糧食作物分別是 、 ,分析兩地糧食生產自然條件的異同點。
(2)圖1中所示道路沿線,乙地(海拔5250米)和丙地(海拔2000米)自然帶類型分別是 、 。
分析該道路沿線自然帶分異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戊區域河流泥沙豐富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我國東北地區簡圖。
材料二: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雙峰林場地區的海拔1200米以上,冬季多雪,積雪期長達7個月,年平均積雪厚度達2米,被譽為“中國雪鄉”。 “雪鄉”位于張廣才嶺的東南坡,三面環山,每年冬季,北面襲來的西伯利亞寒流和南來的日本海的暖濕氣流在此交匯。
(1)松花江下游河段的流速_______,其影響因素是_______。制約其航運價值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
(2)甲地發展畜牧業的自然優勢條件是_______,過度發展帶來的主要生態問題是_______。針對乙地區以_______為主的工業體系,其工業調整方向是______________。
(3)簡析雙峰林場雪期長、積雪厚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月沿0°經線海平面平均氣壓分布圖”。讀圖,回答1~3題。
【1】上述“某月”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小題2)該月份甲地盛行( )
A. 東南風 B. 東北風 C. 西南風 D. 西北風
【3】(小題3)該月份乙地的氣候特征是( )
A. 高溫多雨 B. 低溫少雨 C. 溫和多雨 D. 炎熱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計曲線和最熱月與各月平均氣溫差曲線。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地氣候類型為( )
A. 熱帶季風氣候B. 地中海氣候
C. 溫帶海洋性氣候D. 溫帶大陸性氣候
【2】該地最有可能位于( )
A. 地中海沿岸B. 巴西高原中部
C. 澳大利亞西南沿海D. 中國東南沿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下圖為某區域人工干擾條件下的自然水循環和社會水循環(人為干擾的水循環)模式示意圖。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甲、乙、丙代表的水循環環節是
A. 降水、蒸發、地表徑流
B. 降水、地表徑流、蒸發
C. 蒸發、地表徑流、降水
D. 下滲、地下徑流、蒸騰
【2】為減少乙環節水量,社會水循環可采取的措施是
A. 挖深水井
B. 節約用水
C. 植樹造林
D. 海水淡化
【3】水的社會循環可
A. 使地表形態的塑造趨向單
B. 使陸地淡水資源更新速度變緩
C. 改變水資源的時間和空間分布
D. 大幅度改變地球水循環的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中粗線上加上箭頭表示大氣運動的方向。
(2)若上圖表示熱力環流,則A、C兩地,溫度較高的是________,日溫差較大的是________。
(3)若圖示情況出現在冬季,則A、B、C三處,________為林地,________為裸地。
(4)若上圖表示三圈環流中的低緯環流,且B在南半球,則C為________帶,AB間的風向為________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下圖為太陽光照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C點位于昏線上。
(1)該圖為以____極點為中心的俯視圖,在圖中標出地球自轉的方向。
(2)該日是北半球的______日(節氣),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______。
(3)比較A、B、C三地自轉線速度的大小。
(4)該日C地日出地方時為_______時,晝長_____小時。
(5)此時北京時間為_______時,與北京處于同一日期的范圍約占全球的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武漢有“九省通衢”之稱。歷來,武漢是長江中游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商業貿易中心。今天,武漢市是湖北省的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漢作為中部最大的水陸交通樞紐,長江水運連通東西,京廣鐵路縱穿南北,東西水運干線和南北鐵路干線使武漢的物資交流范圍擴展到全國各地。
材料二:武漢目前在校大學生的數量超過100萬人,在校大學生數量在世界城市中排前列,2016-2018 年,以華為、小米為代表的多家知名電子及通信設備企業,陸續將其研發中心及生產環節遷至武漢,主要集中在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別稱"中國光谷")。“十三五”期間,武漢將推進“互聯網+先進制造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
材料三:2016年湖北汽車產業已邁向4000億元規模,未來5年,湖北省將加快東風公司省內三大基地和上海通用武漢基地建設步伐。建設武漢乘用車制造基地、十堰商用車制造基地、襄陽輕型商用車及中高檔轎車制造基地、隨州專用汽車產業基地等四大整車制造基地。培育武漢及周邊城市汽車零部件“環狀”聚集區、“十襄隨”汽車零部件“帶狀”聚集區、“荊荊宜”汽車零部件“三角狀”聚集區。
(1)簡述武漢市形成和發展的區位條件。
(2)武漢的高校林立,在校大學生數量龐大,對武漢城市發展起了什么作用?(任答三點即可)
(3)根據圖文材料說明武漢發展通信設備產業的優勢條件。(任答四點即可)
(4)根據材料分析湖北汽車工業“整零協作”模式對湖北省汽車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任答三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