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所給材料,回答相關問題。(14分)
材料1:地殼物質的循環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質循環運動之一。特別是由大氣、水、生物界直接參與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質循環,對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環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材料2:下圖是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圖。
(1)圖示水循環的類型是 ,E的地貌形態主要為 。(4分)
(2)在B處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會出現 等問題。(2分)
(3)A為水循環中的 環節,它對海洋和陸地的作用是 。(4分)
(4)E、F兩地的地下水按埋藏條件分類,E處主要為 ,F處主要為 。(4分)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青藏鐵路通車標志著西藏旅游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目前已經開通了北京、廣州、上海、蘭州、重慶至拉薩五條鐵路客運線。根據所給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1、科學家們采用了一種現代化技術對珠穆朗瑪峰高度進行了重新測定,該技術是 。
A、遙感技術 B、地理信息技術 C、全球定位系統 D、數字地球
2、與全國其它省區相比較,西藏的太陽能非常豐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根據材料三將下列各自然帶的代號填入與圖中B、D對應的位置上:B ; D 。
①常綠闊葉林②針葉林 ③落葉闊葉林④針葉闊葉混交林,此自然帶的分布反映了自然環境的 分異規律,形成這一分異的原因
4、珠穆朗瑪峰南北坡相比,雪線低的是南坡,原因
5、下列對青藏地區敘述正確的是 (多項選擇)。
A、太陽輻射強,日較差和年較差大 B、北部降水豐富,強風雪天氣多
C、水能資源、地熱資源豐富 D、氣候寒冷,生態環境脆弱
E、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作物單產高 F、湖泊多,大陸冰川多,高山多
G、空氣稀薄缺氧
6、青藏鐵路通車后,從上海乘火車到拉薩,走最近的路程需要經過的省級行政中心有上海、南京、 、 、蘭州、西寧、拉薩。
7、從材料一分析西藏近25年來國內旅游者人次變化特點是 。入藏旅客量的年內變化特點是 。
8、根據材料二說出青藏高原兩個重要的自然保護區:A ,B 。
9、簡述西藏旅游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青藏鐵路通車標志著西藏旅游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目前已經開通了北京.廣州.上海.蘭州.重慶至拉薩五條鐵路客運線。根據所給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西藏近25年來國內旅游者和地區生產總值的變化情況圖和入藏旅客量變化的季節性特征圖
材料二:青藏地區交通礦產圖 材料三:珠穆朗瑪峰垂直自然帶分布圖
![]() |
1. 科學家們采用了一種現代化技術對珠穆朗瑪峰高度進行了重新測定,該技術是 。
A.遙感技術 B.地理信息技術 C.全球定位系統 D.數字地球
2. 與全國其它省區相比較,西藏的太陽能非常豐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 根據材料三將下列各自然帶的代號填入與圖中B.D對應的位置上:B ; D 。
① 常綠闊葉林②針葉林 ③落葉闊葉林④針葉闊葉混交林,此自然帶的分布反映了自然環境的 分異規律,形成這一分異的原因
4. 珠穆朗瑪峰南北坡相比,雪線低的是南坡,原因
5. 下列對青藏地區敘述正確的是 (多項選擇)。
A.太陽輻射強,日較差和年較差大 B.北部降水豐富,強風雪天氣多
C.水能資源.地熱資源豐富 D.氣候寒冷,生態環境脆弱
E.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作物單產高 F.湖泊多,大陸冰川多,高山多
G.空氣稀薄缺氧
6. 青藏鐵路通車后,從上海乘火車到拉薩,走最近的路程需要經過的省級行政中心有上海.南京. . .蘭州.西寧.拉薩。
7. 從材料一分析西藏近25年來國內旅游者人次變化特點是 。入藏旅客量的年內變化特點是 。
8. 根據材料二說出青藏高原兩個重要的自然保護區:A ,B 。
9. 簡述西藏旅游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根據以下材料及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太陽能的應用已滲透到了多個細微角落:宏偉壯觀的世博主題館上,屋頂一體化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實現了建筑功能和美學的兼收,太陽能應用的庭院燈、路燈、草坪燈、滅蚊燈等照明系統,如星辰般點綴夜空,不但美觀,其環保設計的初衷更與“綠色世博”理念相契合。
材料二 我國太陽年輻射總量分布圖
(1)太陽輻射除了給我們提供可直接利用的太陽能外,對地球還有哪些影響?
(2)根據材料二比較拉薩和上海太陽分布有什么不同?并說出造成這種不向的原因是什么?
(3)上海(31°N,121°E)在太陽能熱水器利用過程中,為了充分利用太陽能,在不同的季節要調整熱水器集熱板與地面的夾角,那么夏季較合適的角度應調整為 ( )
A.82°26′, B.23°26′ C 7°34′ D.43°4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2年成為美國遭受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一年,夏季遭受“世紀大旱”,秋季又受颶風和暴風雪襲擊。圖6為美國相關地理事物分布圖,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11年春季到2012年夏季,美國大陸出現嚴重的干旱,進入2012年夏季,旱情向整個農業帶擴散,已演變成自1956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有人認為,美國這次跨年度長時段干旱是因為全球氣候變化和拉尼娜現象的共同影響造成的。(拉尼娜現象是指太平洋東部赤道附近海域水溫處于持續偏低狀態的現象。)
材料二 2012年10月25日,熱帶風暴“桑迪”生成,后逐漸加強為颶風,沿圖中線路撲向美國東部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受其影響的總人口達到6500萬人,這場風暴給美國造成100至2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昂貴”的自然災難之一。11月7日紐約地區又遭遇暴風雪,這讓還未從颶風“桑迪”中恢復過來的災民境況雪上加霜。
(1)圖6中M、N兩條河流中,年徑流量最穩定的是 河,并簡析該河年徑流量最穩定的原因。(6分)
(2)圖6中a、b、c、d是美國農業帶,它體現了美國農業生產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但該種農業生產布局方式也存在一定問題,其不利影響主要有:① ;② 。與圖中abcd所代表的地區中與我國農業諺語“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相吻合的是( )(8分)
A、a B、b C、c D、d
(3)圖6中“重旱區”為美國“世紀大旱”的嚴重地區之一,請根據材料一并結合相關地理知識分析該區域干旱嚴重的自然原因。(6分)
(4)受“桑迪”影響,10月30日正午,紐約的主要風向是 。盡管“桑迪”只是三級颶風,并不是美國歷史上最強的颶風,請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桑迪”颶風卻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昂貴”的自然災難之一的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