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根據材料和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東北三省既是我國重要的資源基地,又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長期以來為全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近些年來,東北三省由于一些重要資源趨于枯竭,與之相關的資源型產業出現萎縮,資源開發與經濟社會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矛盾較為突出。
材料二:三江平原在歷史上曾被稱為“北大荒”。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國家對三江平原進行大規模農墾,使三江平原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但是近年國家已經決定停止開發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護區。
(1)東北三省發展成為我國的工業基地,是以豐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為重要基礎的。
(2)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甲地發展農業優勢區位條件是__。
(3)國家停止開發三江平原,主要為了保護其作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態功能。
(4)填寫下表,請你從資源利用、產業調整和環境保護三方面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可采取的主要對策。
項目 | 主要對策 |
資源利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產業調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環境保護 | 治理污染,營造綠色空間,加強環境監督,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
【答案】(1)煤 鐵 石油
(2)地廣人稀(或人均耕地多)
(3)濕地
(4)
項 目 | 主 要 對 策 |
資源利用 | 開發新能源;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技術 |
產業調整 | 優化產業結構;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第三產業 |
環境保護 |
【解析】
(1)結合圖中所表示的內容,聯系我們所學的地理知識,可以判斷東北三省發展成為我國的工業基地,是以豐富的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為重要基礎的。
(2)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甲地位于三江平原,在科技、單產方面不如長江三角洲,但甲地地廣人稀,人均耕地多,糧食總產量大,糧食商品率高,成為甲地發展農業優勢區位條件。
(3)三江平原地區濕地破壞較為嚴重,國家停止開發三江平原,主要為了保護其作為濕地的生態功能。
(4)對于資源利用首先要節約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保護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可再生資源,開發新能源。產業結構調整,首先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然后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
魯爾工業區 | 東北工業基地 |
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改造煤炭、 鋼鐵工業,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 | 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改造鋼鐵、煤炭、石化、 汽車、造船、機械等傳統工業部門,促進經濟結構多元化 |
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 | 壓縮耗能多、耗水多的工業,保證輕、重工業平衡發展 |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 | 進一步發揮鐵路運輸優勢, 大力發展綜合運輸體系,保障便利的交通 |
發展科技,繁榮經濟 | 發展科技教育事業,推動知識經濟的發展 |
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 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降雨量指一定時間內的降雨平鋪在地面的水層深度;一定時間內的河流徑流總量平鋪在流域地面的水層深度叫徑流深度。下圖是我國某地氣溫、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徑流深度統計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該流域河流夏季補給來源主要是雨水和
A. 湖泊水 B. 地下水 C. 冰雪融水 D. 沼澤水
【2】能反映該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現象是
A. 地表風沙少 B. 山麓青青草 C. 樹上柑橘紅 D. 草場牦牛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尋找最佳避寒地”的課外研究中發現,有“百里鋼城”之稱的攀枝花1月平均氣溫達13.6℃(昆明為7.7℃,成都為5.5℃),是長江流域冬季的“溫暖之都”。圖a示意攀枝花在我國西南地區的位置,圖b示意攀枝花周邊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氣溫較高的原因。
(2)推測攀枝花1月份的天氣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甲、乙兩地的氣候資料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甲、乙兩地的氣候類型分別為( )
A. 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B. 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C.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D. 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2】形成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陽輻射 B. 大氣環流
C. 下墊面狀況 D. 人類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面我國部分地區某年的人口資料,回答下列各題。
(1)圖示省、市、區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最低的是______。
(2)圖示省、市、區中,每年凈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長率卻比北京低,其原因是______。
(4)以上統計資料顯示,我國人口增長模式屬于______。
(5)對比人口出生率與自然增長率的地區差異性,說明經濟發展水平與人口出生率的關系是______;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關系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 溫哥華位于太平洋東岸,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氣溫為3℃,7月平均氣溫為17℃。溫哥華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區夏季常吹西北風,而冬季多刮西南風。
(1)描述7月等溫線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指出溫哥華的氣候類型,并分析該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3)結合大氣環流知識,說明本區冬、夏季主導風向的成因。
(4)分析溫哥華冬季氣溫比同緯度地區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自轉線速度隨緯度變化圖”(甲)和“地球公轉速度變化圖”(乙),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關于地球運動速度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②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
③地球公轉的線速度是均勻分布的 ④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2】甲圖M點的緯度、乙圖N點的月份分別是( )
A. 45° 1月B. 60° 1月C. 60° 7月D. 45° 7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對流層頂的氣壓值與對流層頂的高度密切相關。下圖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對流層頂各月多年平均的氣壓值變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青藏高原地區對流層頂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時段是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1—12月
【2】青藏高原夏季對流層頂氣壓最低,主要原因是該季節
A. 植被恢復,吸收大氣中CO2最多
B. 雨季來臨,大氣中水汽含量最高
C. 全球變暖,大氣對流運動最強烈
D. 地表增溫,近地面大氣溫度最高
【3】青藏高原地區對流層頂高度最可能與
A. 經度呈負相關 B. 緯度呈負相關
C. 海拔呈正相關 D. 河網密度呈正相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 我國某水庫流入水量與流出水量年內變化情況,讀后回答下面小題。
【1】【1】該水庫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現在:
A. 5月 B. 6月
C. 10月 D. 12月
【2】【2】該水庫最可能位于:
A. 黃河流域 B. 塔里木河流域
C. 長江流域 D. 珠江流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